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徐冠勉先生演講「廈門網絡之後、廣州體系之外:潮州聯號會館組織在清代海洋貿易中的興起(1700-1800)」紀要
本場演講為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海洋史研究計畫「亞太新視域——港口與華人網絡」系列演講之一,講者徐冠勉先生為荷蘭萊登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物質文化、海洋史、東南亞種植園史。其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碩士論文探討清代潮州沿海糖業網絡,於荷蘭萊登大學歷史系的碩士論文則是討論巴達維亞的糖業種植園社會,...
(觀看全文)
徐冠勉先生演講「完美的地圖?重構巴達維亞鄉村地籍測量 (1680-1710)」紀要
徐冠勉先生為荷蘭萊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研究聚焦於荷蘭東印度公司 (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 在亞洲的糖業種植園,其博士論文主要分析東印度出產的香料和海味如何影響中國的味覺文化史。本次演講即嘗試探討巴達維亞 (Batavia) 的糖業發展與土地制度,從而比對並反思臺灣的情況。 ...
(觀看全文)
Ranjith Jayasena先生演講「Connecting Amsterdam and Taiwan: Fortifications as Shared Cultural Heritage」紀要
Ranjith Jayasena 現為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考古學博士候選人,本次演講嘗試追蹤荷蘭東印度公司 (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 在歐洲與亞洲所築的城堡,考慮其城堡設計與用料,藉此了解臺灣的熱蘭遮城 (Zeelandia) 與普羅民遮城 (Provintia) 的設計。雖然這些...
(觀看全文)
陸珍楨博士演講「以百本張書坊為個案:清代後期北京抄書業與俗文學的流通」紀要
陸珍楨博士畢業於賓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現為德國漢堡大學寫本研究中心研究員。此次至中央研究院蒐集資料,應史語所李仁淵教授邀請,報告近期關注的課題,乃關於清代中晚期北京的抄坊研究,以百本張書坊為中心。主要問題包括抄書業的規模、抄坊的營業模式、北京獨特的地域性、寫本和刻本及表演的關係,以及民國時期的手寫曲本、唱本和個人抄寫等。 ...
(觀看全文)
謝忠志教授演講「宮闈燕閒:貓在明人筆下的一個生活側面」紀要
謝忠志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文藻外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持人李仁淵教授在開場時表示,動物史是近期開始受到關注的題目,然目前所出版之書籍內容多聚焦於狗,如日本有探討狼(犬科)、忠犬等相關研究,較少關於貓的討論。謝教授本次演講「宮闈燕閒:貓在明人筆下的一個生活側面」,即透過爬梳明代的文集、筆記,分析宮廷當中的貓以何種方...
(觀看全文)
趙樹國教授演講「從「東夷首領」到「一方正神」:青州西南山區逄伯陵信仰演變考論」紀要
趙樹國教授現任教於山東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研究領域為明清制度史與社會文化史,近年來關注海防課題。主編《山東區域文化通覽:濟寧卷》並著有《明代北部海防體制研究》等書。趙教授此次來訪中研院史語所,李仁淵教授遂邀請趙教授進行演講。此次主講內容是山東臨朐縣地方的逄伯陵信仰,探討其形成、轉變與背後的歷史因素。 演講伊始...
(觀看全文)
王國斌教授演講「中國歷史所提供的國家治理經驗」紀要
本次演講是王國斌教授在中研院近史所進行之「中國史研究三論」系列演講的最後一場,主旨正如英文標題所示,是關於中國歷史與國家治理經驗對全球史研究及社會科學理論的潛在助益。王教授首先從全球史談起,指出目前全球歷史變遷的主流論述,仍是基於歐洲經驗的「西方模式」,非西方的歷史經驗尚未取得與其平等對話的地位,故當今歷史學家面臨的挑戰,便是跳脫歐洲...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