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中文版
|
Sitemap
News
About
Newsletter
Events
Projects
Publications
Academic Resources
Events
Conferences
Scholar Interviews
Thematic Reports
Lectures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Location:
Home
>
Events
> Lectures
演講活動
菊池秀明教授演講「跨界的族群:十九世紀兩廣、臺灣的大械鬥和社會變遷」紀要
菊池秀明教授,本科畢業於早稻田大學,之後在東京大學開始以太平天國為研究對象。菊池教授不僅關注太平天國本身的問題,更探究其形成過程中與華南社會變遷的關係。藉此幫助我們注意許多華南社會變遷大環境的問題。 菊池教授首先指出中國南方是個漢人與邊疆少數族群不斷流動、衝突而形成的移民社會。其次,在兩廣及臺灣的歷史中相當普遍發生的械鬥,學...
(觀看全文)
蔡名哲博士演講「聲音、學術與統治合法性——《滿洲源流考》中的滿文考據學與正統論述」紀要
蔡名哲博士,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人員,研究專長聚焦清史、滿學、民族史等領域。本次演講蔡博士以乾隆四十二年 (1777) 命纂的《滿洲源流考》為中心,梳理該書背後所調和呈現的清朝正統論述,以及討論該書修纂過程中,乾隆運用滿文語音考訂過往的漢文史籍學術方法,能否為當時知識分子所接受等議題,藉此呈現語言、學術與政治之間的複雜關係。 ...
(觀看全文)
小沼孝博教授演講「滿文中用以指代清朝皇帝的兩個詞:han(汗)、ejen(厄真)」紀要
小沼孝博教授學術專長與關心議題是內亞近世史(十六至十九世紀),聚焦於葉爾羌汗國、準噶爾與清代天山南北地區(相當於今日新疆與毗鄰地區)的歷史變遷,近年深入社會史,如交通、商貿、水利灌溉等方面的研究。本次講題來自小沼教授過去處理文獻資料時,發現一個屬於滿學研究範疇的問題,即滿文檔案中指代清朝皇帝的 han(汗)與 ejen(厄真)之間的用...
(觀看全文)
陳冠妃教授演講「清代臺南的城市建設與社會空間」紀要
陳冠妃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社會經濟史、城市史,以及文化遺產研究。陳教授師承華南學派科大衛 (David Faure) 教授,向其學習歷史人類學,因此在思考論文主題時,便欲挑選既有文獻、又能進行田野調查的地方作為研究對象,最後以橫跨中西兩種文化脈絡的臺南為中心,探討清代臺南城市型...
(觀看全文)
張哲嘉教授演講「雞肋篇?——《格體全錄》的《錯漏字錄》中所隱含的訊息」紀要
張哲嘉教授,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員,專長為中國醫療史、中國科學等領域,特別關注明清以來中國與西洋、東亞各國間相關知識的交互影響。張教授本次演講從一個看似枯燥校對的案例,展開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故事。 《格體全錄》(ge ti ciowan lu bithe) 為傳教士巴多明 (Dominique Parrenin, 1665...
(觀看全文)
廖宜方教授教授演講「在中華的周邊、外圍與對面:這些地方的人群與國家如何與之互動,實踐自己的命運——以穆罕默德.阿敏(馬明心)為例」紀要
本場演講為中研院史語所 111 年度第十九次學術講論會,由廖宜方教授介紹新書書稿《在中華的周邊、外圍與對面》其中一章,講述甘肅回民馬明心 (1719-1781) 所建立的宗派如何演變出中華帝國和回民之間的劇烈衝突,而一般人在面對國家暴力時又做出哪些選擇。廖教授不諱言本書是他對自身過去學術訓練、慣常寫作手法的反省,並希望透過本書,一方面...
(觀看全文)
克禮 (Macabe Keliher) 教授演講「近代早期世界中的禮儀:一個關於世界擴散、國家建構以及清朝歸順禮的理論」紀要
會議開始,主持人雷祥麟教授說明本次主題,介紹克禮教授此次講座都嘗試以禮儀為核心,提出新理論探討清朝乃至近代早期世界,各地政權使用「儀式」(ritual) 的案例。克禮教授接著談到,這樣的研究視角主要避免將中國當成一個世界史上的特例,並擴大未來學界討論的可能,同時說明所謂「近代早期」的範圍,限定於 1400 年到 1800 年。 ...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