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張哲嘉教授演講「翻譯與調適——兩千年來西洋占星術的入華與漢化」紀要
張哲嘉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以中國近代醫學史為核心,特別關注明清以降中國與西洋以及東亞各國之間的交互影響,同時也研究與醫藥關係較為密切的科學史。本次演講係國家圖書館 2017 年秋季「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系列講座,首場邀請張哲嘉教...
(觀看全文)
楊惠玲教授演講「對明清曲籍編刊活動的考察之一——以李開先《中麓小令》為個案」紀要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楊惠玲教授,研究專長為中國戲曲史、戲曲理論。出身於戲曲專業的楊教授,著有《戲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研究》、《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藝術》等專書,並撰有四十多篇期刊論文,探討明清戲曲活動及其與家族之關係。今年 (2017) 夏天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邀請演講,講題為「對明清曲籍編刊活動的考察之一—&mda...
(觀看全文)
洪麗完教授演講「移民、邊疆控制與地方社會:十八至十九世紀臺灣沿山邊區社會秩序考察」紀要
洪麗完教授的研究領域為臺灣平埔族群與漢人開發的族群關係史,已出版的專書有《臺灣中部平埔族:沙轆社與岸裡大社之研究》、《臺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瀑拉族四社》、《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 (1700-1900)》等。近年來研究更從臺灣西部平原熟番遷徙沿山邊區的關懷出發,側重十八至十九世...
(觀看全文)
丁修真教授演講「小地方的科舉史:明代祁門《春秋》天下聞現象考論」紀要
丁修真教授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師從范金民教授,其博士論文聚焦於對進士、科舉的研究,現任教於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此次丁教授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邀請進行演講,演講內容亦可說是上述研究之延伸。由明代科舉的「專經」現象切入,探討徽州祁門地區以治《春秋》聞名的特殊現象,及其對當地舉業發展和社會網絡造成的影響。 ...
(觀看全文)
鐘鳴旦教授演講「帝嚳的命運:十七、十八世紀的中國學者和歐洲傳教士筆下的中國上古史」紀要
鐘鳴旦 (Nicolas Standaert) 教授任教於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系,2017 年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邀請,來臺進行學術訪問。鐘教授研究領域相當廣泛,主要關懷中西文化交流議題,曾參與編纂整理《徐家匯藏書樓明清天主教文獻》和《續編》、《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法國國家圖書館明清天主教文獻》,深入掌握中西交流的相...
(觀看全文)
于志嘉教授演講「明代軍戶的戶與役:以水澄劉氏為例」紀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06 年度第十一次學術講論會,由研究員于志嘉教授主講「明代軍戶的戶與役:以水澄劉氏為例」。于教授對「軍戶」的研究已超過四十年,這次演講的主題延續前作〈論明代的附籍軍戶與軍戶分戶〉一文,以劉宗周族譜《水澄劉氏家譜》為主,介紹劉氏家族的軍籍來源與軍役分擔狀況,並將劉氏原籍軍戶的里甲賦役負擔,放在明代賦役發展史的...
(觀看全文)
沈玉慧教授演講「清朝對日政策再考——以日琉情報之蒐集與運用為例」紀要
沈玉慧教授,日本九州大學人文科學府東洋史博士,現為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沈教授長期關注東亞各國使節相互往來情形及情報蒐集,並認為情報蒐集的過程固然重要,但如何運用及其帶來的影響也應有更詳盡的分析。以清朝中日情報蒐集為例,目前研究一般認為,相對於「鎖國」的日本積極透過華商、荷蘭、朝鮮及琉球蒐集中國情報,清朝更傾向僅在有特殊...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