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委員會 111年度專題計畫

  • 明清史歐語文獻讀書會
    召集人:謝歆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內容介紹:
      史料作為史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對於歷史學者而言,與其研究主題及斷代相關的文獻必是多多益善為好。不過,在尋求大量史料以求敘事之詳實、完整之外,異質、多元的視角和聲音,也是歷史研究者希望在量多的史料中可以挖掘的。因此,過去數十年來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不斷開發對不同種類史料的探索,尤以明清史為盛,官方文獻的部分,無論源自中央、地方的檔案、志傳與官書,加上私人著述的,舉凡筆記、譜牒、碑刻,乃至民間日常刻書與契約文書等等,種類十分多樣。以此為出發點,明清時期歐洲人與中國直接或間接接觸而撰寫的相關文獻,對明清史研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因此也受到學界的重視,並且以傳教士、外交官親身訪歷中國留下的第一手見證,最常作為研究的素材。誠然,對當時仍對中國感到陌生的歐洲人而言,中國境內的種種風土無一不是新奇的事物。也因此,對中國人而言過於習以為常而一般不會記載的事,來自歐洲的記述者卻可以著墨甚多,彌補制式士人寫作傳統之不足。

      本計畫擬透過明清史歐語文獻之研讀,增強學者以及研究生歐語史料的閱讀能力。由於台灣長期的語言教育環境所致,以及歐語包含了許多不同的語種,因此在東亞史學界中能夠充分使用歐語文獻的研究者,仍屬少數,更遑論具備此能力的研究生。因此,本計畫欲以核心成員分別專長的德、法、西、義語為主,提供在研究中會需要使用這些語言寫成的文獻、但僅具基礎程度的學者或研究生,一個史料研讀的互助平台。計劃一年舉辦八次,每次邀請不同專長的學者,就其所正進行的研究,選取相關的歐語史料,與其他學者、研究生一起研讀、討論。每次選取的史料可以是主講者已熟悉的文獻,但也可以是主講者研究中遇到、但對其語言文字之掌握仍有疑慮的資料。透過與會者的相互討論,尤其藉由其他專精該語言的與會者之幫忙,希冀達到互助的效果。藉由文獻之研讀,不僅能增進歐語文獻的理解能力,更能進行脈絡化的分析,為研究生培養學術研究的基礎,並且透過每次不同主題的文獻閱讀,廣泛接觸不同的研究取向。計畫期間將視需求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演講,以期充分拓展歐語明清史文獻研究的視野。
  • 111年度 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