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页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讲活动
羅婉嫻教授演講「西方醫學與亞洲殖民地:以香港為研究個案」紀要
羅婉嫻博士為香港浸信會大學歷史系的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香港、新加坡及近代中國的醫療史。本次演講中,羅教授便以香港為例,探討西方醫學在亞非國家的傳播情形。她指出,做為一個華人社會,今日香港的中醫和西醫,兩者之間的地位有很大的差別,而西醫在香港的推廣與帝國的殖民活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香港醫療史先行研究的較重要學者為蔡永業醫生,...
(观看全文)
郭威廷教授演講「就地正法與清代中國法律文化」紀要
中國歷史上充斥著各種「亂」,這些「亂」不一定是現象,還可以是由人定義出來的標籤。所謂的「亂」與暴力,究竟在中國法律文化中扮演了何種角色?中國如何在經歷「亂世」期間維持、形塑其社會與法律秩序?「亂世」與「重典」在實際歷史發展過程中又是如何消長?此次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寰宇漢學講座」主講人郭威廷教授,便嘗試以「就地正法」在清代法律文化中的...
(观看全文)
劉紀蕙教授演講「譏上變古易常:從《齊物論釋》談章太炎思想中的批判史觀與政治性」紀要
劉紀蕙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兼所長、臺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臺聯大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程總主任。研究專長包括二十世紀中國思想的政治性、當代歐陸政治思想、東亞現代性、亞際社會批判研究、精神分析與批判理論、視覺文化研究。著有專書《心之拓樸:1895 事件後的倫理重構》、《心的變異:現代...
(观看全文)
朱鴻林教授演講「《明儒學案》與明代儒學研究問題」紀要
《明儒學案》為明代思想史與儒學發展史研究的必備材料,足以影響我們對明儒思想,以及明代儒學之實質與廣度的理解與闡釋。因此其中存在的許多文獻學與思想文化史上的問題,相當值得探討。朱教授的演講以《明儒學案》之文本性質,以及其中蘊含的學術觀點為兩大重點,深入淺出地說明「《明儒學案》與明代儒學研究問題」。演講分為三個段落,首先說明「儒學之定義」...
(观看全文)
黃進興教授演講「兩難的抉擇:王國維的哲學時刻」紀要
黃進興院士,畢業於哈佛大學,現為中研院副院長與政治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學術專業為中國思想史、宗教文化史與史學理論,對中西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保持深厚的興趣。 本次演講黃院士關注歐洲—日本—中國的跨國思想環流與跨國人際網絡中,王國維的學思過程、學術研究與人際互動。演講可分為三部分:一、開場,說明研究取徑;二...
(观看全文)
林玉茹教授演講「由臺灣出發:十八世紀海商團體郊的出現」紀要
十八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郊」是活躍於東亞貿易的海商團體。例如十九世紀中末葉,廈門已有「十途郊」,泉州和汕頭各有「六途郊」,新加坡和泰國曼谷甚至出現「三郊」之名。然而,過去除了臺灣的研究者以外,很少人注意到郊的存在。過去學者對於郊出現的時間也眾說紛紜,常沿用日治初期著名的臺南士紳蔡國琳的說法,認為臺灣的郊成立於雍正三年 (1725)。...
(观看全文)
歐楊教授演講「金瓶鑄就:大清帝國與活佛轉世」紀要
提到西藏,許多人便會立刻聯想到藏傳佛教;而談起藏傳佛教,不少人腦海中則會浮現出所謂「活佛轉世」、「政教合一」等關鍵詞。中文世界的讀者雖對「活佛轉世」一詞並不陌生,然而關於活佛轉世的歷史淵源、制度發展以及社會影響等層面,則仍有許多具體議題有待研究者進一步推進。進一步而言,活佛轉世乃至於藏傳佛教的歷史發展,對於晚期帝制中國的研究而言,不啻...
(观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