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页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讲活动
祝平一教授演講「作者、編者、剽竊者:從《晰微補化全書》論依托與文本權威」紀要
祝平一教授的學術專長為中西交通史與科技史,研究課題包含身體、醫學、天文、曆法等。本次演講延續他過去的痧症研究〔祝平一,〈清代的痧:一個疾病範疇的誕生〉,《漢學研究》,31: 3 (2013), pp. 193-228。〕,以清初《晰微補化全書》的「剽竊」案,試圖從書籍史的角度討論中國傳統醫學史,分析醫者如何透過醫書的編纂活動,動員其社...
(观看全文)
潘鳳娟教授演講「東方學者羅尼與《西譯孝經》」紀要
潘鳳娟教授致力於西方十八至十九世紀《孝經》翻譯研究,目前正在進行專書寫作,本次講題為「東方學者羅尼與《西譯孝經》」。本文主角羅尼 (Léon de Rosny, 1837-1914) 之《西譯孝經》為潘教授找到的第六個西方《孝經》譯本。 潘教授對西譯孝經的興趣,來自對傳教士衛方濟 (Françoi...
(观看全文)
廖敏淑教授演講「中日兩國在西方近代化前對外交涉空間的運用及其名分次序之比較」紀要
廖敏淑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清朝通商制度、清代對外關係、中日關係史等,著有《清代中國的外政秩序:以公文書往來及涉外司法審判為中心》、《清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本次受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邀請,演講「中日兩國在西方近代化前對外交涉空間的運用及其名分次序之比較」。 歐洲國...
(观看全文)
林玉茹教授演講「跨國貿易與文化仲介:跨政權下臺南第一富紳王雪農的出現 (1880-1905)」紀要
從長期歷史來看,蔗糖一直都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出口商品,晚清開港之後在南臺灣仍不減其重要性。蔗糖主要從安平和打狗兩個條約港輸出,打狗糖輸往日本,安平糖則銷往華中以北。過去研究多著重晚清至日治時期蔗糖貿易的變遷,或是殖民地時期新式製糖會社以及糖業帝國的成立;較少注意晚清時期臺南和打狗的糖商是否在政權轉變過程中,因為糖的出口地不同而產生不同...
(观看全文)
楊玉成教授演講「雕版印刷的傳播迴路」紀要
楊玉成教授此次演講為其預定出版之新作《評點世界:書籍、印刷與文學閱讀》的部分章節。所謂書籍的傳播迴路 (communication circuit),指的是一本書籍從寫作、生產到讀者手中的過程。羅伯特・達恩頓 (Robert Darnton) 研究書籍的傳播迴路列出了作者、出版商、印刷商、運輸商、書商、讀者。楊教授則專注於雕版印刷書籍...
(观看全文)
吳克強 (Chuck Wooldridge) 教授演講「以清代新竹為中心,探討寺廟修繕活動與宗教實踐的關係」紀要
本次國家圖書館邀請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吳克強教授演講,講題為「以清代為中心,探討寺廟修繕與宗教實踐的關係」。演講分為三部分:「修繕是怎麼一回事?」、「除了寺廟之外,清朝新竹市民進行了什麼修繕活動?」,以及「新竹的修繕活動與其他修繕活動有什麼不同?」吳教授強調,其研究是以目前臺灣學者的研究為基礎,再進一步發展而成,從世界宗教歷史研究 (re...
(观看全文)
邱澎生教授演講「地方與中央的辯證:如何看待明清中國的「法律多元性」?」紀要
邱澎生教授,專長為明清經濟史、法制史,本次演講以其近年來所關注的法制史議題為中心,探討明清中國呈現出的法律多元現象。邱教授表示,其對明清法律問題的興趣應可溯及撰寫碩士論文時,由蘇州公所、會館的碑刻資料中閱讀到比較多的商業訴訟材料;後來撰寫博士論文想探究蘇州會館公所到商會的商人團體之建立與演化過程,更富整體性地去考察清代社會變遷,進而對...
(观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