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康言(Mario Cams)教授演講「Re-imagining the World: When Geometrical and Administrative Mapping Intersected (ca. 1555-1655)」紀要
康言教授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長期關注近現代全球交流、晚期中華帝國以及地圖史與地圖學。此次來訪以「清代中國的地理測繪與帝國想像」主題進行兩場演講,本次演講的主題為明清之際的地圖製作及製圖學知識。 康言教授從 1644 年清兵入關說起,當時南京出版商曹君義印製一份名為《天下九邊分野人跡路程全圖》的地圖,此圖複本今日遺存甚少,現可...
(觀看全文)
胡明輝教授演講「從北京到伊犁有多遠?清代中期的大地測量」紀要
在中研院史語所「漣漪:西學與中國思想範疇的重構,1600-1800」深耕計畫邀請下,胡明輝教授以「清代中國的地理測繪與帝國想像」為題,進行兩場演講。本場演講起始,胡教授回顧「地圖」作為被操縱的符號系統,已存在大量的學術研究。胡教授的題旨,並非討論地圖本身,而是探討兩個相反的命題。在 1959 年《中國的科學與文明》 (Science ...
(觀看全文)
吉浦羅(François Gipouloux)教授演講「Maritime Asia as a Relevant Paradigm in Global History」紀要
吉浦羅教授現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榮休名譽研究員,曾經長期主持該院的中日韓研究中心,是東亞社會經濟史的重要學者。他重要著作有《東亞的地中海》(The East Asian Mediterranean: Port Cities and Trading Networks in Chin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
(觀看全文)
吉浦羅(François Gipouloux)教授演講「The impossible advent of capital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6th-19th century」紀要
本次演講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首先,為什麼中國在宋代及明代各經歷一次商業革命,卻沒能如西歐般發展出工業革命?再者,這段時間內中國雖然出現富商群體,但是富商不等同於資本家;是什麼樣的原因,使中國富商的「儲蓄」無法順利轉化為投入再生產的「資本」?透過分析這兩個問題,吉浦羅教授回應了彭慕蘭 (Kenneth Pomeranz) 教授提出的重要命...
(觀看全文)
Marie-Paule Hille教授演講「The Role of Muslims i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Northwest China (19th-20th Century): The Case of Xidaotang and its Trading Establishment Tian Xing Long」紀要
Marie-Paule Hille 教授本次演講中,嘗試回答「穆斯林是為什麼、又是如何在中國西北的商業活動中扮演著主要角色」的命題。在先行研究中,濮德培 (Peter C. Perdue) 教授已經分析甘肅省是如何在十八、十九世紀與中國的商業網路整合。Jonathan N. Lipman 教授及米華建 (James A. Millwa...
(觀看全文)
徐兆安教授演講「嘉慶四年會試爭議與清代科場『搜求名士』的興衰」紀要
徐兆安教授,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清至現代中國的思想史與制度史,近期預計出版關於考試制度如何於後科舉時代建立信用的專書。 演講伊始,徐教授首先從清嘉慶四年 (1799) 會試談起,該次會試被後來學者視為「盛事」,其原因在於一方面主考官朱珪 (1731-1807) 與副考官阮元 (17...
(觀看全文)
王廉明教授演講「北京天主堂:1600-1800 年間的宗教及跨文化空間」紀要
本場演講為中央研究院「西學與中國」研究群「星期一讀書日」新書演講系列的其中一講。王廉明教授畢業於德國海德堡大學,目前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本次演講以王教授的新書 Jesuitenerbe in Peking: Sakralbauten und transkulturelle Räume, 1600–1...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