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委員會 102年度專題計畫

  • 近代早期東亞與歐洲藝術交流工作坊
    召集人:王正華(近史所副研究員)
    內容介紹:
    王正華教授為國科會整合型計畫「多方觀照:近代早期歐洲與東亞在視覺、物質文化上的交會互動」第一、二期(2010/8/1-2014/7/31)主持人,該整合型計畫預計將在2014年5月與哈佛大學藝術史系合辦一為期兩到三天的大型研討會,開會地點選在美國劍橋市哈佛大學。在此之前,希望能在臺北舉辦會前會,將計畫成員的研究成果與臺灣學界交流,邀請兩位非計畫成員參與。同時邀請兩位外國學者發表相關論文,其研究專長為臺灣少有。這四位國內外非計畫成員的 研究皆能與計畫成員的研究互補。臺灣目前研究歐洲與東亞藝術交流的學者雖然不多,但此為一新興領域,有其發展性。更何況若能結合歷史學界的學者,仍可見相當的學術動能。

    上述會前會將以工作坊的方式進行,預計在2013年12月中旬舉辦,歷時一天半。預計會有十篇論文,可分成四個主題。第一:清宮藝術與歐洲,發表人:施靜菲、賴毓芝與王正華。第二:中國風在歐洲,發表人:張省卿與謝佳娟。第三:江戶時期的中國、日本與歐洲,發表人:林麗江、巫佩蓉。第四:葡萄牙與西班牙在亞洲,發表人:李毓中與Rui Oliveira Lopes。評論人希望包括重要學者如石守謙、陳國棟、祝平一、廖肇亨、劉序楓、陳正國、陳慧宏與馬雅貞等。

    國內報告人
    1. 王正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多方觀照」計畫第一、二期成員,發表題目為〈全球史角度下的蘇州版畫〉 
    2. 李毓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助理教授,「多方觀照」計畫第二期成員,發表題目為〈「圖繪」異國還是「異國」圖繪:十六、十七世紀西班牙統治下的馬尼拉華人畫師〉
    3. 巫佩蓉,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非計畫成員,發表題目為〈西洋與中國交互影響下的江戶畫家〉
    4. 林麗江,國立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多方觀照」計畫第一、二期成員,發表題目為〈長崎意象––異國形象的多重匯集與遞變〉
    5. 施靜菲,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多方觀照」計畫第一、二期成員,發表題目為〈清宮多寶格研究〉
    6. 張省卿,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多方觀照」計畫第一期成員,發表題目為〈以德國沃里茲園林群(Wörlitz Garten, 1764-1813)及其下之歐拉尼恩包姆中國園林(Chinesischer Garten von Oranienbaum, 1793-1797)為例論十八世紀日耳曼地區中式園林之興建〉
    7. 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多方觀照」計畫第一、二期成員,發表題目為〈關於清宮器物圖繪的一些觀察:從雍正《古玩圖》到《欽藏英皇大全集》〉
    8. 謝佳娟,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非計畫成員,發表題目為〈中國設計?十八世紀英國出版的中國風圖樣書〉

    國外報告人
    1. Rui Oliveira Lopes,葡萄牙里斯本大學藝術研究中心(Artistic Studies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Lisbon)博士後研究(專長為近代早期歐洲與亞洲的藝術交流,尤其是葡萄牙勢力在印度、中國與日本),發表題目為”King D. João V and the High Qing Court: Artist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Portugal and China (1706 - 1750)”
  • 102 Worksh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