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田啟介教授演講「Impact of the Qing Empire on Transportation and Ethnicity in Amdo」紀要

 
講題: Impact of the Qing Empire on Transportation and Ethnicity in Amdo
主講人: 岩田啟介教授(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系)
時間: 2023 年 9 月 25 日(一)下午 3:30 至 5: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 704 會議室
撰寫人: 吳挺誌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岩田啟介教授演講「Impact of the Qing Empire on Transportation and Ethnicity in Amdo」紀要
 

  安多地區 (Amdo) 範圍橫跨今日中國青海省、四川省西北與甘肅省東部,與衛藏和康區並列為三大藏區。安多地區位於歐亞草原的草原政權、華北平原的中原政權以及青藏高原的藏族政權之間,不同文明的交錯互動影響此處的發展。研究此處必須掌握漢、藏、蒙等多國語言,方能理解其多元文化的發展。日本學界素來有藏學研究的傳統,對此處的研究也十分深厚,京都大學佐藤長教授、若松寬教授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次演講邀請到筑波大學岩田啓介教授,岩田教授長年致力於研究清帝國對此處的支配及其政策影響,成果為 2021 年於汲古書院出版之《清朝支配の形成とチベット》,本次演講即針對此書的要點進行探討。

  岩田教授在本場演講中,主要探討清帝國關注與統治安多的原因,以及清帝國的統治對安多造成的影響。岩田教授指出,在十七世紀後半葉,安多地區的主要勢力是遷居而來的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王公,其在當時具有強大的勢力。十七世紀中葉至十八世紀初期,他們控制了安多,以及以拉薩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區,和碩特部除了是安多與青藏高原地區藏人的實際統治者,也是拉薩達賴喇嘛政權的保護者。在安多地區的和碩特部,稱為「青海和碩特」,當時,清帝國正與在今日新疆天山以北的蒙古準噶爾部爭奪歐亞草原的控制權,為了避免準噶爾部將勢力擴張到安多,清廷必須加強對安多的控制。

  岩田教授指出,在十七世紀中葉,為了防備帝國的西部邊疆,清帝國承認青海和碩特支配安多及統治居於該地藏族的權力。在政治方面,青海和碩特作為青海總管,管理安多地區;在經濟方面,青海和碩特則有權向該地藏族的貴族徵收一種稱為「添巴」的稅。由此看來,當時的清廷只能透過和碩特部間接統治安多。

  十八世紀初期開始,因清帝國與準噶爾部連年戰爭,迫使清廷開始直接管理安多地區,改變了間接統治的舊有格局。1710 年代,準噶爾部將和碩特部的勢力逐出西藏,當清廷打敗準噶爾部並控制西藏後,卻未將對西藏的控制權交還和碩特部,這引起和碩特部貴族的不滿。1723 年,和碩特貴族羅卜藏丹津與所屬藏人反清,1724 年,清廷平定這場亂事後,將盟旗制導入安多,重新編組和碩特各部、重新劃分牧地、指定部落牧地、停止藏人向青海和碩特各部繳稅納貢、增加清軍駐兵、開墾屯田、定期稽查喇嘛廟宇等諸多政策,以藉機加強清廷對安多的統治。此外,清廷也新增準則規範青海和碩特各部的行為,例如要求各部貴族跪接持諭旨的滿清官員,以此加強清廷在安多的權威。

  清廷的統治對安多以及青海和碩特各部影響深遠,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於清廷增強對安多的控制,並禁止該地藏族向和碩特部繳稅,使和碩特部和藏族之間的藩屬關係被解除。另外,清廷更直接在青海湖北部大通河北岸交通線駐軍,強迫該地和碩特貴族南遷,顯示清帝國增強對安多土地的控制。隨著清帝國與準噶爾戰爭的升級,清廷更加強對安多人力與物力的直接控制,從青海和碩特各部徵兵駐防帝國驛站、採買牲畜,以強化清軍對該地交通線的掌控。這再次引起和碩特部貴族的不滿,並於 1731 年發動叛亂,意圖擺脫清廷的控制,這次叛亂的失敗代表清帝國牢固地控制了安多地區。

  清帝國統治對安多的影響也可見於該地交通線的維護。十八世紀上半葉,因為準噶爾部持續威脅清帝國西北,清廷致力於維持大通河北岸的東西交通線,以維持行軍及情報蒐集。而在1750年代,因為準噶爾汗國滅亡後,安多的戰略重要性下降,清廷便不再致力於維持安多的交通線。不過,這卻給予位於拉薩的達賴甘丹頗章政權向安多發展的契機。由於此處的路線仍是連繫西藏高原與中原、西藏高原與歐亞草原的重要交通管道,因此甘丹頗章政權在取代清廷後,仍致力於維持此處的重要交通路線。

  在演講後的討論中,主持人孔令偉教授首先總結岩田教授的演講,且因岩田教授的研究中大量使用清代檔案,孔教授也藉此分享他多年來使用清代檔案的研究心得。孔教授指出,在使用檔案時,不能完全依賴由現代研究者所製作的檔案背景介紹,如檔案產生的日期或檔案的提要,這些背景介紹可能不夠完善。此外,也不能完全相信現代研究者對清代滿文檔案的漢文翻譯,研究者仍必須親自閱讀檔案,方能完整理解檔案的背景。

  再者,在場學者提問主要集中於安多在地人民的生活詳情,以及安多在清帝國統治之後的變化。史語所訪問學者付浩宇提問,是否有更多關於生活於青海湖地區的藏族資料?岩田教授回應,這方面資料不多,尤其在清軍平定安多和碩特部的叛亂後,清廷主要關注當地上層之動態,而對一般民眾沒有太多著墨。政治大學陳乃華教授接著提問,安多地區除了藏族,也有信仰伊斯蘭的族群分布,清廷如何統治這群信仰伊斯蘭的族群?另外,青海湖周邊在現代有「祭海」儀式,即由喇嘛誦經,祭祀者向湖中投擲祭物,以表示對海神崇拜的宗教行為,這類儀式在十八世紀的安多如何運作?岩田教授回應,關於伊斯蘭教徒,在軍機處檔案中有當時教徒的口供,可供參考。至於祭海儀式,記載有限,但當時有檔案記載祭祀黃河源頭神的紀錄,尤以乾隆朝資料為多。付浩宇再次提問,當時添巴如何徵集?又,添巴的數量和內容是否有更詳細的記載?岩田教授回應,添巴由和碩特貴族派出稱為「國師」的徵稅人徵收,某部分添巴上繳給在拉薩的達賴喇嘛,但關於其內容和數量則沒有記載。

  中正大學蔡偉傑教授則好奇甘丹頗章如何維持安多的道路?岩田教授回應,道路維持包括提供人力維持沿路的驛站和提供牲畜維持沿途的運輸力量,相關記載有限,但有紀錄提到班禪喇嘛飼養駱駝,這些駱駝可能是用以供應道路的運輸力量。

  政治大學博士交換生松尾健司提問,安多地區在明代有區分為明帝國可以控制的邊內地區以及明帝國無法控制的邊外地區,這個區分在清帝國控制的安多是否仍然存在?岩田教授回應,兩者仍有某種程度上的區別,在清帝國勢力深入安多的 1724 年後,舊有的邊內地區主要由受盟旗制度管理的和碩特部控制,而舊有的邊外地區則由藏人的土司支配。清廷也禁止邊內藏人向和碩特部貴族納貢,代表清廷以不同的制度管理邊內和邊外。

  政治大學研究生簡瑞瑩詢問,在清廷牢固地統治安多以後,哪些地區變得更為重要?岩田教授回應,對清廷而言,連接四川與西藏的川藏線沿途特別重要;對達賴而言,連接西藏和安多的羌塘線更為重要,達賴在羌塘線沿路驛站周邊向當地人徵派稱作「烏拉」的徭役,以提供人力支持驛站。松尾健司接續提問,在清廷力量展現之前,安多的藏人曾向蒙古人納貢,那麼清帝國統治的其他地方是否也有此現象?岩田教授回應,與安多可比較的地區有外蒙古喀爾喀以及東北地區,安多地區民族混雜的情況比較特殊,使得清廷統治較為困難,因此清廷將安多劃分為邊內、邊外,並以盟旗制度管理邊內。這種以不同方式統治不同地區與人民的政策,有利於清帝國管理廣大的疆域,而清廷統治安多的方式顯然借鑒了其統治蒙古的方式。

  最後,岩田教授分享他最近的研究成果。岩田教授以歷史學者的身分,和其他學科的教授,如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生態人類學教授等,一同合作完成了一部西藏喜馬拉雅畜牧文化辭典。孔教授在總結中也提及日本學界其他的合作成果,諸如其他字典以及資料庫編成,更以此為例,說明學者之間合作的重要性。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