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建誠教授演講「智商與錢商:牛頓的股票虧損與匯率失策」紀要

 
講題: 智商與錢商:牛頓的股票虧損與匯率失策
報告人: 賴建誠教授(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時間: 2021 年 10 月 29 日(五)下午 2:00 至 4: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檔案館第二會議室
撰寫人: 黃品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賴建誠教授演講「智商與錢商:牛頓的股票虧損與匯率失策」紀要
 

  「中西檔案讀書會」2021 年第二次讀書會,由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榮譽退休教授賴建誠教授主講。賴教授的研究領域為經濟史、經濟思想史,對中、西方經濟史均有涉略。本次演講以科學家牛頓 (Isaac Newton, 1642-1727) 處理財務的兩項敗績——股票虧損與匯率失策為題,探討牛頓的個人理財狀況,及其擔任鑄幣廠廠長時與英國貨幣政策變動之間的關係。

  賴教授首先就牛頓的股票虧損事件進行分梳。「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 係指英國在 1720 年春天到秋天之間發生的經濟泡沫,據傳牛頓在此事件中曾有鉅額虧損。南海公司 (South Sea Company) 表面上是專營英國與南美洲等地貿易的特許公司,實際上是一所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負責分擔政府因戰爭而積欠的債務。事件起因於南海公司透過誇大業務前景、賄賂政府要員等舞弊行為,使其公司股票受到高估,進而帶動股票市場大漲,由 1720 年初的 120 英鎊升至同年 7 月的 1,000 英鎊以上,全民因而紛紛投入股票市場。最後隨著國會通過《泡沫法令》抑制股票市場泡沫化現象,炒股熱潮逐漸減退,南海公司的股價也暴跌至 190 英鎊以下,許多人因此損失慘重,牛頓亦在其中。

  賴教授則就檔案研究成果,證實牛頓在 1720 年的南海泡沫事件中虧損 2 萬多英鎊。檔案部分主要使用南海公司股東名冊,其中記載股東持股數,現存可查的名冊僅 1712、1714、1717、1720、1723 五個年分,再輔以各地檔案館資料,可拼湊出 1712 至 1727 年間牛頓的大約持股數。資料顯示,牛頓除了購買南海公司股票外,還持有英格蘭銀行股票。牛頓約從 1709 年開始買入英格蘭銀行股,1719 年時藉著賣出銀行股賺了一筆錢,接著看到南海股價攀升,便把資金轉投南海公司,到1720 年初時約有 12,000 股。南海股在 1720 年 8 月出現危機,從頂峰近 1,000 鎊,到 8 月下旬已跌至 800 鎊以下,9 月底跌至 300 鎊以下。當時有人願以 200 鎊拋出,即說明股市泡沫已經探底。牛頓於同年 4 到 5 月間賺進約 1.3 萬鎊,6 到 8 月間積極購入,7 月中旬南海公司股價還在頂峰時更買進一批,導致 9 月底時反而虧損約 2.5 萬鎊。當時牛頓的馬車伕年薪僅 20 英鎊,相較之下,2.5 萬鎊實是一筆天文數字。

  賴教授接著探討牛頓在 1700 至 1727 年間擔任英國鑄幣廠廠長時,英國貨幣制度的變化,以及牛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賴教授以 1934 年倫敦《時報》(Times) 的報導作為開頭,說明知識界普遍認為,因牛頓在鑄幣廠任職期間的計算失誤,使十八世紀中葉以來的英國幣制,從金銀複本位制逐漸被單一金本位取代。賴教授則以《通信集》等材料,舉證牛頓不應背負這項責任,責任應屬英國國會不願調整金銀比價。這使得英國的白銀被套利者運出,同時把相對廉價的黃金運入,造成金多銀缺的奇特現象,當時身為鑄幣廠廠長的牛頓被迫多鑄金幣、少鑄銀幣,導致銀幣因數量不足退化為輔幣,複本位制只得逐漸退場。英國於 1717 年 12 月就已是實質 (de facto) 的金本位,甚至早在 1690 年代已可預期此事必然發生,故而此項轉變實與牛頓無涉。

  賴教授指出,鑄幣廠是業務單位(鑄新幣、回收舊幣、制訂匯率表),並無權影響官訂金銀價格,而英國國會堅持的金銀比價 (15.21) 造成白銀外流、銀荒缺幣,也因此黃金大量流入、被迫大量鑄造金幣,英國幣制必然逐漸轉變成實質的金本位。當時牛頓屢次建議,應以維護金銀複本位為優先,若再不調降金價,英國必然會轉為金本位。然而財政部與國會基於重商主義與殖民地貿易考量,認為維護金銀比價更為重要,若降金價、等於提高銀價,將使物價上漲、對外競爭力下降,造成外匯收益減少。過去研究此議題多聚焦於英國視角,如今可以使用現代國際金融理論、高品質的月度數據等方式,分析當時歐洲金銀市場的套利行為,與金銀幣的熔鑄級距等問題,重新梳理此一事件的脈絡與後果,故而更能判定牛頓的建議十分正確。

  最後,賴教授總結,牛頓在數學、天文學、物理學方面的成就,在學界已有諸多討論,累積許多豐富的研究成果。近年來關於牛頓的煉金術、宗教觀等面向,亦多有學者著墨。然而,牛頓在鑄幣廠任職期間的事蹟,在 1950 年代以前僅有一本專著進行探討,至今再無專論深入探究牛頓與英國貨幣政策之間的複雜關係。故賴教授認為,以牛頓與金本位的關係作切入,將可填補目前的研究空缺,並可以讓牛頓非科學、世俗、公務的後半生呈現出更清晰的面貌。

  本文照片由中研院近史所提供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