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清藝術史」2011 年全年活動報告

計畫名稱:明清藝術史讀書會
執行時間:民國一百年一月到十二月
執行人:王正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合作者:施靜菲(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

讀書會執行狀況

  本「明清藝術史讀書會」已經執行將近一年,自民國一百年一月開始,預定於一百年十二月結束。讀書會於該月最後一個星期六下午三點到五點半舉行,每月舉辦一次,地點是臺大藝術史研究所的資料室,由王正華負責邀請報告人、寄發通知與繳交報告,施靜菲負責場地與器材的安排。目前已經報告過的學者計有:一月黃立芸(東京大學博士、中研院史語所石守謙教授博士後)、二月梅韻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三月許雅惠(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四月劉宇珍(牛津大學博士、中研院史語所石守謙教授博士後)、五月王崇齊(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生)、六月馬孟晶(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七月高明一(臺灣大學博士、臺大中文系吳旻旻老師國科會專案計畫博士後)、八月李宜蓁(臺灣大學藝術史碩士)、九月賴毓芝(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十月黃逸芬(美國布朗大學藝術史系博士候選人)、十一月林麗江(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十二月二十四日舉行的讀書會報告人則為王淑津(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由上可知,讀書會進行得相當順利,每次參與的學者與學生十人至二十多人不等。無論參與人數多寡,討論均十分熱烈,常常欲罷不能,超過預定的時間。會上的討論,報告人都認為對於日後形成具體的論文幫助很大。會後有餐敘,大家有更多時間交換意見,同時也促進藝術史學者們的交誼,凝聚學科團體感,對未來進一步的合作與切磋問學有所助益。讀書會的相關訊息、報告摘要與報告時的記錄均按期繳交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由助理吳佩瑾小姐掛上網站,公告周知,經費的執行與報帳也如期完成。

  本讀書會有些特質對於促進學術意見的交流相當有幫助,例如:輕鬆對談與知無不言的氣氛,與會學者或學生在此氣氛中,均能感受到學術討論的真誠與腦力激盪的活力,達到充分溝通的目的,也養成彼此之間的信任感。期間曾有國外學者因到臺灣蒐集資料或參加研討會,順道參與讀書會,包括耶魯大學藝術史系博士後李宇平博士與香港大學藝術史系副教授 Greg Thomas 博士。他們非常驚訝我們能在此種氣氛中進行學術討論,並達到充分交換意見的目的,他們也都很羨慕,希望在自己的學術環境中,有類似的讀書會。

讀書會所形成的議題

  本讀書會雖然每個月由不同的報告人針對不同主題報告,類似研討性質,並非共同參讀一本書。然而,各報告人在進行研究回顧時,提及相關研究著作,並講述其內容大要,以期能讓參與者瞭解該領域或研究主題最重要著作的內容。例如,三月份許雅惠博士報告時,特別先介紹法國研究印刷出版文化的大家 Roger Chartier 的專書,並略述該書與其個人研究之關係。這雖然不同於一般讀書會的運作模式,但是透過此種方式,能讓讀書與研究有更緊密的結合。

  一年下來,本人對於讀書會的心得如下。由讀書會各學者報告可知,交流議題與跨區域研究已經在臺灣生根,黃立芸、劉宇珍、王崇齊、李宜蓁、賴毓芝(以及十二月王淑津)等人的報告,均觸及跨文化與區域的藝術交流,包括中國與日本、中國與西藏、中國與歐洲,以及中國、臺灣與日本的三方交流。

  另外,與會學者們也提出各式書籍以供大家討論,包括 Pamela Crossley,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及 Laura Hostetler, Qing Colonial Enterprise: Ethnography and Cartography in Early Modern China。這兩本新清史研究中重要的著作提供相當多關於清朝政治性質與帝國體制的討論,對於與會者相當有啓發。與會者並非單純介紹、討論書籍,並針對內容加以提煉或批判。如上述兩本書對於圖像的分析相對粗略,某些見解也不夠周全,後者對於《職貢圖》風格來源的分析並未提及歐洲的民族圖誌。根基於此,賴毓芝的報告更進一步討論如何在帝國的脈絡中討論大清王朝對於圖像的運用,尤其是深具政治意涵的《職貢圖》與《萬國來朝圖》系列。

  王崇齊報告的主題集中在乾隆皇帝對於漢傳與藏傳佛教羅漢系統的整理與其歷史意義,他先討論藏傳佛教藝術學者羅文華與 Patricia Berger 的著作。羅博士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清宮藏傳佛教信仰的專家,著作豐富,而Patricia Berger則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其專著 Empire of Emptiness: Buddhist Art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in Qing China 已是研究清代政治、清宮宗教與藝術必讀書籍。在他們的基礎上,王崇齊重新審視乾隆對於兩個佛教傳統的看法,乾隆雖是藏傳佛教的信徒,但面對藏傳佛教傳統與上師時,並不自甘於較低的位置,也曾企圖以漢傳佛教傳統改變藏傳佛教。如此一來,遂能立基於前兩位學者的研究,繼續深入問題。

  總而言之,本讀書會為一由下往上的組織,結合許多年輕學者,跳脫學術階級的限制,大家在平等的基礎上,共同討論彼此有興趣的課題;同時,也企圖整合與會者的研究興趣與關心點。在短短的一年中,已經可以看到初步的成果。至於讀書會的形式,雖然不像一般讀書會,但對於專書論著的討論也並不缺乏。職此,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或可不必拘泥於讀書會的形式,只要對學術發展有所貢獻而所費又不多的學術討論,皆可加以鼓勵及幫助。

回頁首

明清藝術史讀書會介紹


回到第二十六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