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清藝術史」第一次讀書會活動紀要

時間:一月二十二日(六)下午三點至五點半
地點: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205 室
報告人:黃立芸(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計畫 博士後研究學者)
講題:「中世東亞的大畫面花鳥畫:試論其由來與開展」



  一月二十二日(六)下午三點,明清藝術史讀書會首次於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205 教室舉行,本次讀書會報告人由黃立芸小姐(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計畫博士後研究學者)發表「中世東亞的大畫面花鳥畫:試論其由來與開展」,與會者眾多,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黃立芸以十五、十六世紀,即中國明代 (1368-1661) 與日本室町時代 (1392-1573) 時,於東亞地區(中、日、韓)畫壇興起並流行大畫面花鳥畫的現象為本次讀書會之講題。所謂大畫面花鳥畫,其特徵為尺幅高大、按春夏秋冬四季順序排列,水墨的山水背景搭配設色並成對的禽鳥,山石與瀑布多於畫面一側,前中景則流水環繞,整體來說十分具有裝飾性。在中國,這類大畫面花鳥畫首推活躍於弘治年間 (1487-1505) 的宮廷畫家呂紀,現存作品如東京博物館藏〈四季花鳥圖 四幅〉。在日本,則有雪舟(雪舟等楊,1420-1506)或是雪舟風格的花鳥圖屏風作品群,統稱為「雪舟系四季花鳥圖屏風」。另外,還有狩野元信的〈四季花鳥襖繪〉(大仙院),可說是室町時代花鳥畫的代表。而朝鮮時代的花鳥畫雖然留存極少,但傳安貴生〈花鳥圖〉(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也有著同樣的特徵。

  黃立芸探究這些作品的繪畫傳統後,發現中國的四季花鳥傳統可以上溯到唐代,而日本雪舟系的四季花鳥圖屏風卻與之前的漢畫系作品如:墨蘭、墨梅、能阿彌〈花鳥圖屏風〉等不太相同。這類「孤立」於日本美術史中的雪舟系四季花鳥圖屏風經比對與分析後,應該與中國花鳥畫從宋、元、到明代花鳥畫的譜系有關,尤其呂紀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黃立芸嘗試由大畫面花鳥畫出發,思考在整個東亞包括中、日、韓三地整體的繪畫發展中,其起源、交流影響與歷史定位等種種重要的議題。

  待演講完後,與會者積極提問並與主講人黃立芸交流對話,討論熱烈且欲罷不能,直到六點半後才告一段落,第一場讀書會成功圓滿地結束。

與會者陸續到達並簽到



演講開始


與會者提問並討論中


活動紀要:這裡



回頁首

明清藝術史讀書會介紹


回到第十六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