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第五次讀書會紀要

 
講題: 鍛禪如用兵——晦山戒顯與晚明三峰派禪風
主講人: 周玟觀教授(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持人: 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時間: 2018 年 9 月 14 日(五)上午 10:00 至下午 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二樓會議室
撰寫人: 賴霈澄(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第五次讀書會紀要
 

  「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2018 年第五次讀書會,邀請中興大學中文系周玟觀教授就晚明僧人晦山戒顯的譬喻與其禪風等議題進行專題演講。主持人中研院文哲所廖肇亨教授介紹周教授的研究,主要著眼於語言學中的譬喻研究。特別的是周教授的背景來自蓮社,一般是與淨土、天台較為相近,然從其專書《觀念與味道:中國思想文獻中的概念譬喻管窺》中關於華嚴的專章,可以看出周教授對華嚴教法下了很深的功夫。今日的演講另有一個重要背景,因為明清佛教研究的新文獻不斷出現,如今日要談的晦山戒顯,為三峰派的第三代僧人,然過去只能看到藏經中如《禪門鍛鍊說》等少數著作,近年來日本學者野口善敬先生也寫過晦山的文章,不過廖教授指出周教授有自己的方法論,相信能開出新路。

   周教授表示自己過去在古典文獻中用譬喻這條線索去研究,如同今天的講題:鍛禪「如」用兵,會開始研究晦山也是因為被他的譬喻所吸引。周教授指出一般學界不是把隱喻視為太簡單(如修辭學的隱喻),就是視為太難(哲學的隱喻)。她關心的是如何從字詞層面走到哲學層面。譬喻是概念域之間的映射關係,由來源域映射至目標域,比如當我們說「借我一些時間」,就譬喻語言學而言這就是譬喻,因為時間概念域應該是抽象性,而非具體(如金錢),凡是涉及語言系統中不同概念域之間的轉換,如此處的時間概念與金錢概念,就屬譬喻。周教授以這樣的觀察角度來看中國思想史與語言學之間的譬喻,如其之前做的視覺譬喻「觀」的研究,將儒家仰觀俯察、道家吾以觀復、佛教觀照、觀想等用法背後的文化思想意義加以比較,這是今日要談的研究進路。

  接著,周教授談及佛教中的戰爭譬喻,並將其區分為詞彙層面、篇章層面、行動層面。詞彙層面是觀察詞彙中有無概念域之映射;篇章層面則是藉由上下文脈判斷文中所關切的旨趣,並試圖說明譬喻框架的作用;行動層次則是從體驗論的角度審視人與世界的關係,也就是譬喻如何從靜態的書寫閱讀,轉化為動態的具體行動。就結論來說,周教授認為晦山戒顯的戰爭喻禪,提供了譬喻行動層面研究很好的例子。

   在晦山之前,佛典與僧人已出現以戰爭為喻的情況,甚至現代漢語當中也並不罕見,如選戰、筆戰等。周教授的作法是先建立某概念域的詞彙,再篩選出當中最常用的詞彙,例如關於戰爭譬喻舉其攻、守這兩個詞群。《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記載:「善現當知!如有軍將臨戰陣時,善備種種鎧鉀刀杖,隣國怨敵所不能害。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復如是,若不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天魔眷屬、增上慢人乃至菩薩旃茶羅等皆不能壞。」可見佛教教法中所用的戰爭譬喻,往往是指修行時候面對煩惱,如同面對戰場敵人一樣。然而,概念映照的模型中來源域會有許多面向,即便同樣使用戰爭為譬喻,但可能指向戰鬥,亦可能是殘忍。故而,在篇章層面須將語境中的詞彙透過脈絡梳理,以期能更清楚說明該譬喻的作用,例如戰爭譬喻在晦山身上就出現觀念由舊換新的現象。第三層為行動層次,亦即戰爭概念譬喻如何在現實中運作。

  晦山戒顯曾說:「鍛禪說而擬之孫武子,何也?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柱下之言確矣。佛法中據位者,治叢林如治國,用機法以鍛禪眾如用兵。奇正相因,不易之道。」周教授由此說明晦山的戰爭新喻。對晦山而言,戰爭的來源域有兩重:一是冶煉喻(鍛鍊、鉗錘、爐備、煆聖鎔凡、烹佛煉祖等),二是師家兵法(用兵奇巧、兵法、奇正、兵符、五花八門等)。過往禪師以兵喻禪可以圓悟克勤〈夾山無礙禪師降魔表〉與明極楚俊〈語錄〉為代表,但他們如同傳統佛典中的戰爭喻,乃是以自己為主體,將戰爭視為對煩惱。晦山的目標域是在談宗派內如何「訓練」弟子,訓練禪眾,這便是新喻,新喻帶來對舊經驗的新理解,賦予新意義;特別是當常規譬喻已成俗套,框限了讀者看待目標域的特定角度,這時新喻的用意就在於以另一個來源域相關詞彙與概念,喚醒並連繫讀者對特定經驗的記憶,並成為未來特定經驗的導引。周教授認為晦山有意識地去建立一種鍛鍊禪眾的自我風格,要與前代祖師不同,所以禪門的師法、教法的差異需要被凸顯出來。最後,關於譬喻的行動層面,周教授以晦山由隱士到禪師,從在家、出家、修行過程等不同階段的自我陳述來說明他以「禪門孫武子」自況的三層涵義,包括對前代三峰派鍛鍊禪眾風格的繼承、自身能撰文著述為後世法的作者身分,以及遺民僧的身分認同轉變,而遺民僧的層次尤能凸顯出譬喻的行動層面。

   演講結束後,與會的佛光大學黃繹勳教授表示這是一個富有新意的題目,然而晦山是三峰派第三代,由目前已知的文獻來看,三峰派前三代確有毒辣之禪風,但也不盡然。演講前段整理佛典中的戰爭譬喻,但若從佛教研究來看,不同系統的典籍(如般若、涅槃)若放在一起列舉則顯得紛雜,就這個題目而言,可以從宋代禪宗的戰爭譬喻入手整理,專門處理禪宗,會更符合佛教研究的樣態。主持人廖肇亨教授則表示,雖然許多宗教研究者不一定能接受今日這種譬喻研究的方法,但法無定法,像三峰派這樣偏向文字般若的宗派,在教法中常常會被問到如何運用文字,他們的回應往往就是將文字視為一種好的武器。此外,剛剛講到譬喻概念域,其實除了禪門,可以觀察到在詩法、中藥(用藥如用兵)等領域,戰爭譬喻運用得相當廣泛,也可見這種研究方法應該還有更多適用的研究領域。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