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筆記史料研讀會」第三次討論會紀要

 
講題: 從史料看明清之際莊調之抗清的「歷史」和「歷史記憶」
明代「縱囚」事件與議論的史料探析
主講人: 趙樹國教授(山東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連啟元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
召集人: 巫仁恕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時間: 2018 年 9 月 22 日(六)下午 10:00 至下午 2:30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撰寫人: 林修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明代筆記史料研讀會」第三次討論會紀要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代筆記史料研讀會」第三次討論會,本次邀請到趙樹國教授及連啟元教授為我們進行史料研讀。講題分別為「從史料看明清之際莊調之抗清的『歷史』和『歷史記憶』」、「明代『縱囚』事件與議論的史料探析」。

  趙樹國教授現為山東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其研究主題包括明清史、中外關係史、山東區域史等相關研究。目前著作有《明代北部海防體制研究》一書,近來獲得山東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趙教授首先從民國及往後史書如何評價莊調之的形象談起,展板中記載莊調之有如小說般的描述,對於這樣傳奇的描述,提出幾處疑點。接著,參考民國《重修莒志》亦同。反觀清代內閣大庫的記載,提供莊調之亂臣賊子的形象。推測莊調之起義共有三個連結:第一是清軍入關對莒州的影響;第二是山東其他起義軍;第三是涉及宗族紛爭的仇殺。

  清軍對於莒州地區有兩次入寇,分別為崇禎二年(己巳年,1629)跟崇禎十五年(壬午年,1642),尤其是壬午年所造成的死傷。據嘉慶年間《莒州志》記載,入寇造成了大量文武職官死難,包括大店莊氏的二祖姑被擄。故影響山東的農民起義與莊調之的抗清,都是合情合理的。無論是響應大順軍的起義或是清軍入關後的抗清起義,皆反映出山東民風剽悍。趙教授表示,山東地區於明清之際還有不少起義,未來都值得關注。關於宗族仇殺,趙教授透過莊氏世系表帶出莊調之與族兄弟莊亮彩、莊士純的家族關係與背景。雖因史料缺乏,莊氏家族的紊亂原因尚不清楚,但能推測此次宗族仇殺衝突可能源於降清與反清的問題上。後世子孫莊士行隱晦地在族譜中透露出對宗族仇殺的感慨,似乎透露出《重修莒志》在編纂中提到莊調之的原因。

  到了清末民初,關於莊調之「歷史記憶」的建構,牽涉到莊氏後人莊陔蘭的人生簡歷。當時莊氏面對「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思想之影響,過往莊調之的反清歷史隨即翻案並重新整合。此時民國版的《重修莒志》就成為有關莊調之各類傳說與野史的創作平臺,地方傳說亦順應產生。

  連教授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演講伊始,說明為何要談論「縱囚」。一般來說,會先聯想到歐陽脩批判唐太宗的《縱囚論》。連教授發現明代許多士人討論「縱囚」的議題,有部分的士人說明縱囚為何不可行?明代有許多的例子顯示,官員有意利用縱囚進行政治操作,如湯顯祖等人更因縱囚而沾沾自喜。連教授接著從四個方面來進一步深論:第一是明律縱囚的規範;第二是「縱囚論」與明代官員仿效的風氣;第三是「縱囚」的相關議論;最後是明代縱囚風氣的轉變與禁止。

  首先,談及明律縱囚的規範,縱囚的罪責重大,嚴重的話,甚至會革職與處罰。連教授列舉四例,分別從[明]戴澳《杜曲集》、[明]方鳳《改亭續稿》、[明]陶望齡《歇菴集》與《明史》進行細說梳理,得出明律中無論功勞多大,縱囚仍是重罪的結論。

  其次,透過《名山藏》、《道南源委》等史料,詳細解釋明代縱囚的風氣與官員如何操作,史料裡「縱囚如期來歸」等關鍵字,強調的是地方官員信義施予人民,甚至是罪徒,說明「縱囚來歸」是地方教化的一種政績表現。特別的是湯顯祖在節慶時「縱囚」,並為此感到滿意。由此可知,明代官員將縱囚視為己身政績的宣傳。

  關於「縱囚」的議論,明代的律學家王樵對於西僧作佛事、恣意縱囚等事,提出反對的意見。明代士人邵經邦與丘濬、汪天錫等皆抨擊唐太宗與作佛事帶來「縱囚」仿效現象,認為官員不能以己私縱囚。明代對於縱囚的討論有三個方面:政治上政績名聲的操作、法理上的反對,以及情理上的妥協。

  最後,連教授與大家分享獄卒亞孻,在過年前夕縱放重罪囚犯五十餘人,而成為獄神的故事。這故事在清代許多文集皆有相同的記載,但俞蛟對此事強烈抨擊,認為司獄官怠忽職守,應該處以曠官之罪。至於清代,則有刑部官員阿世圖因縱囚回歸少一人而驚懼自殺的案例,反映出明代晚期到清初「縱囚」風氣的轉變。連教授最後做出三點總結:一、一般「縱囚」與特殊「縱囚」之間的差異;二、縱囚罪刑的輕重;三、縱囚風氣的轉移與禁止。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