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儒學與社會研究工作坊」第四次討論會紀要
|
|
2017 年第四次「近世儒學與社會工作坊」討論會於 9 月 16 日(六)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由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張藝曦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林勝彩博士報告論文,共 10 人出席。
第一場由張藝曦教授報告〈江西的制藝主張,兼及選本編纂與豫章派的成型〉一文,透過明末江西制藝群體重新綰合古文與時文的貢獻與目標,說明明末士人在考取功名的現實利益外的其他考量。本文注意到地域的差異性,例如:吉安的心學傳統強、臨川在制藝寫作方面表現突出、南昌則以詩文、復古派為主。張教授分別以三地代表人物展開論述,透過跨地域的房選、社稿、社集作為江西派的共同趨勢主張,並由此論江西豫章派的形成。本文分三部分,首先指出明末江西制藝群體如何評價明中葉王鏊等人對制藝的改革、前七子所開啟的文學復古運動,以及陽明心學的心學運動。接著提出明末江西制藝群體的正面主張,包括通經學古,讀書須涉及經、史、諸子,以及習唐宋文等。最後則透過大量交流、傳播的房選、社稿,以及制藝團體的集會結社,說明豫章派的成型,並嘗試與江南地區後進的制藝傳統比較。
本文為張教授正在撰寫的專書中之一章,張教授先說明全書的結構安排,並對若干關鍵詞、人物與派別作簡單介紹。與會學者認為張教授本次提出的內容較之前更加成型,脈絡也更為清晰,並指出本文將科舉、文學、文人、思想、社群交織在一起的研究角度相當值得讚賞。另外,也提供張教授一些修改意見,例如本文雖提出地域差異性,但實際上全文更重視「江西」之共通性,對於三個地區的差異著墨不夠;本文主要依照時間軸進行論述,或可考慮將內部區域差異移往其他章節,本章則專注於制藝之學與豫章派的發展。除此之外,與會學者也針對本文引用史料進行細緻的解讀與討論;最後對本文的章節安排、名稱提出修訂的建議。
第二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林勝彩博士報告〈傅斯年圖書館藏楊東明《論性臆言》、《性理辨疑》介紹〉一文。林博士認為陽明學、陽明後學因其豐富精深的義理思想,以及對明代政治、社會、學術文化皆有重要影響,近年來普遍受到學界重視。本文介紹陽明後學者楊東明藏於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的《論性臆言》與《性理辨疑》二本著作,由於除傅斯年圖書館外,二書僅見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圖書館與南開大學圖書館,而河南省新鄉巿圖書館僅收藏《性理辨疑》一書,故史料別具價值。
本文首先介紹楊東明的生平,東明號晉庵,在中央政治、地方建設上皆有貢獻,並有大量的著述與講學活動。就學術歸屬而言,《明儒學案》出於地域考量將其繫於「北方王門」。不過,單就《論性臆言》、《性理辨言》二書的內容來看,晉庵似乎很少提到陽明後學較常論及的「良知」、「致良知」、「本心」、「心體」等核心概念。林博士論及《論學臆言》、《性理辨疑》的學術價值,二書可代表晉庵的晚年定論,強調「性學」的重要性,以性學的明、晦聯繫天下世道的良窳。雖然理學家論述不乏類似的論調,然而若以晉庵為陽明後學,則此種由心學轉向性學的變化,是源自晚明王學內部思想風氣所產生的異動,抑或是顯示由王返朱的傾向?綜合晉庵晚年二部著作,能幫助學者進一步理解其人及其時代的思想發展。
報告結束後,與會學者紛紛對楊東明及《論性臆言》、《性理辨疑》的部分發表看法。誠如學者已達成的共識,元明以降儒者對朱子理氣說頗有商榷,多取氣論,但思想仍有多元性,未必皆直承張載的氣論。且討論「性」是明清儒學的重要課題,未必可依此區分程朱或陸王學派,因此也難以「論性」與否來定位楊東明的學派。與會學者認為,此兩本著作甚少提及陽明後學核心概念,或許是受限於著作體裁,應全面閱讀楊東明的其他著作(如:《山居功課》)後再下判斷。另外,學者也針對版本與刊刻時間等問題提出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