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檔案讀書會」第五次讀書會紀要

 
講題: 逃人、中俄交往與條陳奏摺
報告人: 蔡偉傑教授(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
林士鉉教授(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
吳曼竹(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召集人: 賴惠敏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孔令偉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時間: 2023 年 9 月15 日(五)上午 10:30 至 下午1: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702 研究室
撰寫人: 李岱樺(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學士生)
 
「中西檔案讀書會」第五次讀書會紀要
 

  本次雍正朝《議附檔》讀書會由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蔡偉傑教授率先領讀〈大學士鄂爾泰等議奏與俄國另於烏梁海開市貿易摺〉,討論恰克圖條約後的清俄互市貿易新秩序,林士鉉教授接著領讀〈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議奏漢軍八旗內毋庸增設委參領折〉;最後,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吳曼竹領讀〈大學士鄂爾泰等議奏賞賜緝拿逃人有功之協理台吉固爾固木等折〉及〈大學士鄂爾泰等議奏將疏脫押解逃人之協理台吉革職折〉兩篇奏摺的討論。

  〈大學士鄂爾泰等議奏與俄國另於烏梁海開市貿易摺〉係副督統滿泰欲咨文俄國經烏梁海路帶來馬畜進行貿易,背景源於雍正皇帝即位時,俄國派遣使團祝賀,清廷遂於雍正七年 (1729) 從北京派遣札爾固其索諾姆,前往色楞格斯克預先通知俄國欲派遣使團回禮一事。前往俄國的人員兵分二路,其一是以理藩院第三號要員阿思哈尼昂邦托時為首的使團拜訪俄國朝廷,其二是以滿泰為首前往卡爾梅爾汗處。就戰略意義而言,本次任務的目的之一係徵求俄方同意經過其領土,前往土爾扈特拉攏同盟牽制準噶爾。

  在本篇折件上奏前一年,準噶爾於和通泊大敗試圖偷襲的靖邊大將軍傅爾泰,致使清帝國失去大量蒙古同盟。直到光顯寺之戰,喀爾喀部領袖額附策凌加入對抗準噶爾的戰役,將準噶爾軍隊驅逐至阿爾泰山以西。重奪阿爾泰山後,滿泰試圖從俄國進行軍需輸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迅速重建邊陲據點。兩國於烏梁海貿易馬畜一事雖未在「定義之十一款」(即恰克圖條約)的範疇之內,但對雙方大有裨益,故西伯利亞省總督蘇哈賴 (Suharai) 在滿泰等人暫居俄國托博勒時前來表達認同。然而軍機大臣認為,從托博勒往此相隔甚遠,又僅有青稞、麥黍一類的糧食可供給,在烏梁海另行貿易恐怕難行,因而駁回滿泰的提議。值得注意的是,僅俄方的史料中明確提及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派出正式使節團。蔡教授認為,過去清代的官方史書甚少提及托時使團出行後帶回哪些資訊,或對外交策略產生何等影響,若能結合《議覆檔》和俄方史料討論,或許會有新的收穫。

  〈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議奏漢軍八旗內毋庸增設委參領折〉上奏於雍正十三年 (1735) 十月,查爾泰奏請漢軍旗仿滿、蒙八旗設參領及副參領,不過王大臣議奏後,認為額外設委參領「徒增一事」,故毋庸議。此時雍正皇帝已駕崩,比起討論折件中的內容,林士鉉教授將重心放在皇帝駕崩後軍機大臣如何利用條陳奏摺議奏;在此之際,和莊親王允祿暫代總理事務。這類檔案不僅有利於交接政務,亦能協助新帝登基後清點前朝的施政得失。

  吳曼竹領讀的〈大學士鄂爾泰等議奏賞賜緝拿逃人有功之協理台吉固爾固木等折〉及〈大學士鄂爾泰等議奏將疏脫押解逃人之協理台吉革職折〉主題圍繞逃人問題的賞與罰。前者事由係貝勒汪札爾派協理台吉珠爾默特解送勞占,過程中卻因珠爾默特疏忽致使勞占逃脫;後者則是理藩院郎中偏圖與扎薩克圖汗等人會盟商議後派人追回逃人,有功之人得重賞,被追回的逃人則將其妻子暫留看守,男丁押解歸化城,交給丹晉嚴審擬罪具奏。

  清代對於蒙古逃人的處置政策向來是懲罰多於獎賞,如〈大學士鄂爾泰等議奏將疏脫押解逃人之協理台吉革職折〉中的珠爾默特不僅被上奏建議革職,還併罰三九牲畜。光緒年間的《欽定理藩院則例》中,歸化城督統或官員隱瞞兵丁、蒙古地方佐領私買人丁、盟長私自招募民人五十名開墾、台吉進貢由他人假冒、蒙古部落不供應差馬都要被罰以三九牲畜。不過法律文書中亦有獎賞三九牲畜的情況,如告發私下將軍器賣給俄羅斯者,以及〈大學士鄂爾泰等議奏將疏脫押解逃人之協理台吉革職折〉事折中抓到勞占之人。

  吳曼竹將清代逃人研究概分為法律社會史意義上的逃人及逃人群體兩個面向,逃人雖多出身包衣、奴才和漢人,但該議題的研究對象已逐漸轉移至清朝蒙古官員的規範。此外,先行研究指出,元代的統治者已開始關注逃人,但元代與清代的逃人概念是否可以直接沿用?吳曼竹強調,前者的法律內含北方社會習慣法傳統,與滿人、旗人為主體的清代社會有所差異。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