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詩路與南洋風土
|
國科會人文處《人文沙龍》計畫演講
海國詩路是在海上航路的軸線上,探究境外漢詩寫作的歷史縱深,從人—海—陸的風土環境構成,敞開航路上的漢詩,跟各地文學場發生的聯繫。詩路,是環繞水域形成的行旅文化,文學產出的生態與軌跡,描摹出不同時期航線上漢詩寫作的關係性,揭示了境外移動、海洋意識、海國見聞如何衝擊了古典文類的修辭,以及文人的感覺結構。
透過18世紀以降的東亞航道與南海的文學線索,聚焦南海航線上的華人遷徙、詩與筆記打開的南島世界、殖民地港埠的地緣政治與華人社會、方音與土話構成的赤道與南洋風土,以及戰火衝擊下「華文」的危機和存續。這是南方詩學,或境外漢詩跟海洋詩學的對話。
海國詩路是在海上航路的軸線上,探究境外漢詩寫作的歷史縱深,從人—海—陸的風土環境構成,敞開航路上的漢詩,跟各地文學場發生的聯繫。詩路,是環繞水域形成的行旅文化,文學產出的生態與軌跡,描摹出不同時期航線上漢詩寫作的關係性,揭示了境外移動、海洋意識、海國見聞如何衝擊了古典文類的修辭,以及文人的感覺結構。
透過18世紀以降的東亞航道與南海的文學線索,聚焦南海航線上的華人遷徙、詩與筆記打開的南島世界、殖民地港埠的地緣政治與華人社會、方音與土話構成的赤道與南洋風土,以及戰火衝擊下「華文」的危機和存續。這是南方詩學,或境外漢詩跟海洋詩學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