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寫歷史:原住民紀錄片的歷史與經驗
|
備 註:
1.欲報名者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系統將於12/11(三)關閉。
2.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參加,麻煩來信告知(助理陳昀昕,Email:ethnohistorytw@gmail.com),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3.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模式。
【演講摘要】
讓原住民能以更具主動性的權力「述說自己」、「凝視自己」、「拍攝自己」的族群文化與歷史故事。比令.亞布,泰雅族,生長在苗栗麻必浩部落,兒時的經驗在部落耆老身上,看到學到老泰雅人的生活觀,在他心理也習得老人們的智慧。在成為教師後,開始反思泰雅族在大社會中的困境為何而來?是否可能有解決的方法?
比令以影像為出發點,以「原住民自身的影像觀點」紀錄泰雅及周遭他所看到的。從拍攝於1998年的《彩虹的故事》,2016年11月獲邀於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舉辦的「民族誌電影文化的觀點」上映,進入跨國文化的研究視野,並展現其在原住民影像敘事的地位與代表性。詮釋人類學大師紀爾茲(Clifford Geertz)曾說:「如何理解所謂的土著觀點(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呢?其實只要能聽懂他們所說的一句笑話,而你也笑得出來,這樣就足夠了!」比令‧亞布紀錄片試著用族人的視角,詮釋泰雅及原住民,更用行動來試圖改變他可以扭轉的原民教育場域。
1.欲報名者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系統將於12/11(三)關閉。
2.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參加,麻煩來信告知(助理陳昀昕,Email:ethnohistorytw@gmail.com),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3.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模式。
【演講摘要】
讓原住民能以更具主動性的權力「述說自己」、「凝視自己」、「拍攝自己」的族群文化與歷史故事。比令.亞布,泰雅族,生長在苗栗麻必浩部落,兒時的經驗在部落耆老身上,看到學到老泰雅人的生活觀,在他心理也習得老人們的智慧。在成為教師後,開始反思泰雅族在大社會中的困境為何而來?是否可能有解決的方法?
比令以影像為出發點,以「原住民自身的影像觀點」紀錄泰雅及周遭他所看到的。從拍攝於1998年的《彩虹的故事》,2016年11月獲邀於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舉辦的「民族誌電影文化的觀點」上映,進入跨國文化的研究視野,並展現其在原住民影像敘事的地位與代表性。詮釋人類學大師紀爾茲(Clifford Geertz)曾說:「如何理解所謂的土著觀點(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呢?其實只要能聽懂他們所說的一句笑話,而你也笑得出來,這樣就足夠了!」比令‧亞布紀錄片試著用族人的視角,詮釋泰雅及原住民,更用行動來試圖改變他可以扭轉的原民教育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