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组入选公告
|
编号 |
召集人 |
论文主题 |
参与成员 |
1 |
张寅彭 |
乾嘉盛世社会诗性之研究 |
张寅彭、王培军、严明、刘奕、郑幸 |
2 |
Luca GABBIANI |
“Rereading the Qing code”: The Chinese Legal Science in Action |
Jérôme BOURGON, Frédéric CONSTANT, Luca GABBIANI、谢歆哲、王志强 |
3 |
何淑宜 |
名分与秩序:明清礼制研究诸面向 |
林丽月、衣若兰、何淑宜、尤淑君 |
4 |
毛文芳 |
文本、媒介与近代转型 |
王瑷玲、大木康、陈广宏、郭劼、毛文芳 |
5 |
李国彤 |
Late Imperial Fujian: Between Local History and Maritime History |
林满红、钱南秀 、李国彤、何大鹏、许曼 |
6 |
许檀 |
商人、商帮与华北商业城镇的发展 |
张利民、许檀、乔南、吴志远 |
7 |
李伯重 |
明清时期东亚世界军事技术的进步与传播 |
李伯重、郑永常、孙来臣、谭家齐、刘序枫 |
8 |
赖惠敏 |
清代社会与商贸活动 |
刘小萌、毕奥南、王振忠、汪润、赖惠敏 |
9 |
张隆志 |
十九世纪台湾史新探 |
张隆志、林文凯、朱玛珑、林欣宜、叶尔建 |
10 |
罗娓娓 |
Vehicles of Social Connectivity in the Ming-Qing Period |
巫仁恕、陈晓昀、郭丹妮、罗娓娓、王紫 |
11 |
詹素娟 |
新清史观点下的帝国、族群与边区 |
詹素娟、林文凯、林士铉、张中复、王鹏惠 |
12 |
安如峦 |
Ming and Qing Novels as Sources for Cultural History |
安如峦、林晓蓉、卫易萱、杨迪娜 |
13 |
Dr Zinan Yan |
Ming-Qing Court Culture |
Olivia Milburn, Luke Hambleton、 陆於平、颜子楠 |
14 |
陆胤 |
知识转型与体式蜕变:晚清的新文类与新文体 |
郑毓瑜、张治、黎子鹏、袁一丹、陆胤 |
15 |
洪涛 |
明清小说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 以《红楼梦》和相关作品为中心 |
王三庆、阮南、陈益源、洪涛 |
16 |
郑海娟 |
中西之间:明清基督宗教文学艺术论 |
李奭学、林熙强、林惠彬、郑海娟 |
17 |
梁洪生 |
“盆地结构”:明清时期宗教、礼仪与江西地方社会演变 |
连瑞枝、梁洪生、李平亮、贺喜、罗艳春 |
18 |
Du, Yongtao |
Networking Within and Beyond Locality: Four Studies of Ming-Qing Huizhou and Huizhou Merchants |
阿风、张小坡、邹怡、李甜、杜勇涛 |
19 |
乌云毕力格 |
清史与满文文献 |
庄吉发、乌云毕力格、承志、宋瞳、孔令伟 |
20 |
锺彩钧 |
清代学人的「学案」意识及其反思 |
锺彩钧、林胜彩、杨正显、赵世玮 |
21 |
Peter Ditmanson |
The Public Face of the Ming Imperial Clan |
李卓颖、战蓓蓓、Jérôme Kerlouégan, Peter Ditmanson |
22 |
胡琦 |
仪式与记忆:文学与思想史视野下的明清祭祀 |
杨儒宾、许明德、胡琦、陈亮亮 |
23 |
魏月萍 |
明代三教交涉与多元思想变动 |
徐圣心、锅岛亚朱华、魏月萍、吴孟谦、彭国翔 |
24 |
赖衍宏 |
从日本比较观点审视明清汉籍 |
赖振南、赖衍宏、梁蕴娴、林淑丹、吴翠华 |
25 |
潘敏德 |
明清时期司法实务中「人情」的表达和实践 |
陈惠馨、尤陈俊、滨岛敦俊、步德茂、潘敏德 |
26 |
陈秉楠 |
明清小说中的国体、身体与病体之隐喻 |
刘琼云、陈秉楠、刘柏正、郑淑梅、李志宏 |
27 |
杨祖汉 |
明清之际的学术转变—从心学到气学 |
李瑞全、邓秀梅、蔡家和、黄信二、杨祖汉 |
28 |
崔文东 |
晚清翻译文学:文类、文体与文化的对话 |
黄锦珠、张丽华、潘少瑜、蔡祝青、崔文东 |
29 |
吕妙芬 |
英雄与神仙:晚明儒学与宗教的交涉 |
廖肇亨、吕妙芬、刘勇、张艺曦、王鸿泰 |
30 |
周琳 |
秩序如何可能?——“官民互视”中的基层社会运行 |
周琳、张海英、杜正贞、林展、王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