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俐盈,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院級),現任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典詩學、明清文學,發表了〈吳梅村詩中的南京記憶──以順治十年(1653)為回顧基點〉、〈得其氣韻之美──陸時庸論李白古體詩的詩學意義〉等多篇論文。
「李詩學」乃相較於自成體系的「杜詩學」而提出。古今讀者喜愛李白的程度不亞於杜甫,然而有關李白的詩論,卻鮮見被系統化地整理。本書首先釐清箇中難題,並從箋注、詩選本與詩話議題切入,討論清代文人對李白及其詩歌的接受、詮釋與批評。透過與前朝詩學的對話,確認清人面對長期積累的問題,包含李詩可學與否、可解或不必注,以及李白「復古詩人」地位形塑等,皆提出突破重圍的新解。同時,本書也確立清人建構「李詩學」的三個基本框架:崇尚實學考證、政教倫理解讀,以及藝術審美鑑賞。由此,既彰顯清代文人評論的洞見與侷限,也為詩學研究提供嶄新的觀看視角。(典範集成.文學11)
凡例 導論 第一章 王琦輯注《李太白全集》的詮釋與空白 第一節 王琦輯注的動機與宗旨 第二節 箋注體例的選擇及緣由 第三節 諷諭之旨的闡發與省察 第四節 寄懷之作的注與不注 第二章 清代唐詩選本對李白詩的揀選與評釋 第一節 清廷的詩教範本:以《御選唐詩》與《御選唐宋詩醇》為核心的觀察 第二節 士人的詩學建構:以沈德潛二刻《唐詩別裁集》為核心的觀察 第三節 蒙學讀本的流傳:以《古唐詩合解》與《唐詩三百首》為核心的觀察 第四節 名篇的確立與流衍:以歷代選本選錄李白詩之交集為討論核心 第三章 清代詩學話語中的「李詩學」 第一節 清初期回應生存處境的「李詩學」 第二節 清中葉主流詩壇呈現的「李詩學」 第三節 清後期突破傳統圍籬的「李詩學」 第四章 清代詩論中的李白詩歌體式批評 第一節 五古:上承漢魏「古體」與獨闢淺明「唐體」 第二節 樂府:古題翻新意與古調復神理 第三節 七古:變化諸體而縱橫馳驟 第四節 絕句:近樂府與貴神韻 第五節 律詩:別具一格的逸氣與秀麗 餘論 附錄一 王琦注本「不注」、「少注」一欄表 附錄二 明清七本唐詩選本收錄李白詩歌對照表 附錄三 歷代著名選本選錄李白十四首名篇狀況統計表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