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第五次討論會紀要

 
講題: 「薛季宣《周禮》學與賦、記、箴、銘關係」研究計畫
鄭秋巒、李退溪對朱子說法理解之異同──以天命新舊圖之比較為核心
報告人: 鄭芳祥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張力云(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召集人: 林月惠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時間: 2020 年 12 月 4 日(五)下午 3:00 至下午 7:00
地點: 線上視訊會議、國立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
撰寫人: 鄭芳祥、張力云
 
「明清的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第五次討論會紀要
 

  相較於南宋諸多永嘉學者,鄭芳祥教授探討薛季宣在《周禮》學與古文創作的特殊之處。首先,薛氏《周禮》學特重名物研究,強調先王制器存法之深意。再者,薛氏有豐富的器物銘、器物記、箴文、辭賦傳世,凡此皆以寫物為主要內容。最重要的,則是薛季宣「其學有用」、「書無不通事無不練」的個人學術性格,同時亦是永嘉事功學之總體精神。鄭教授認為,其學術之有用,其處事之練達,或皆須落實在「物」上。因此,此研究計畫所欲解決的問題是:薛季宣《周禮》學與賦、記、箴、銘的關係為何?

  與會者提出如下討論:一、「經解」與「文章」表達方式的不同,其所呈現的義理是否亦有所不同。二、薛季宣〈答陳同甫書〉亦提到了「禮」學中的「道」、「器」問題。

  張力云以韓國朝鮮朝儒學的重要問題──四七之辯作為文章討論的重點,並且藉由四七論辯的起源,也就是李栗谷(號退溪)針對鄭秋巒(號之雲)的《天命圖說》與天命圖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兩人對於天命圖的論辯過程雖然紀錄不多,但在退溪修正天命圖後,秋巒於《天命圖說》中將新舊二圖都列上,可藉由新舊圖的比較,來了解退溪與秋巒對朱子的理解與詮釋。即使秋巒與退溪說法有不盡相同處,他們對於朱子以周濂溪《太極圖說》作為天道生化的說明,以及以《中庸》作為其理論的核心著作,在這兩點上,兩人並沒有明顯的區別。在關於四端、七情關係的看法上,退溪認為兩者根源並不相同,但在他對於秋巒於天命圖的修改說明中,可以看出當時他並未能透過圖來展示此意,而是在與高峰的四七往復中,方能清楚說明二者的關係。然若依退溪後來之意來作圖,恐怕又與秋巒此時的圖有異。

  與會者針對文中表述的細節、天命圖的解釋及尚待補充的資料多所討論,以提供報告人更完善修正。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