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檔案館藏清代檔案讀書會」第二次讀書會活動紀要

 
召集人: 賴惠敏
時間: 2012 年 2 月 22 日(星期三)下午 2:00 至 4: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
撰寫人: 王士銘(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中西檔案館藏清代檔案讀書會」第二次讀書會活動紀要
 

  本次讀書會由陳國棟教授、賴惠敏教授共同主持。賴惠敏教授講演〈清政府對恰克圖商人的管理 (1755-1799)〉[1],為與會成員說明清代的恰克圖貿易與其管理機制的概念。乾隆三十年間桑齋多爾濟等走私貿易,暴露蒙古王公、官員、商人之間的貿易問題。乾隆三十三年訂恰克圖章程,對商人的管制更有系統。規定商人與俄羅斯貿易,不能表現情願與俄羅斯貿易的樣子,不能私下給俄羅斯貨物增價,並且不能透露官方介入。皇帝與官員協助商人貿易,提高利潤。恰克圖商人設八位行頭,統一價格。俄國人提到中國商人們經常得以按照僅為其價值三分之一的價格購買各種俄國貨。

  從現存的漢文檔案數量看來,乾隆三十年以前的檔案相當少,大多是商號的帳冊,也就是桑齋多爾濟、丑達、厄爾經額借欠商號的帳冊。乾隆三十三年制定恰克圖章程後,檔案數量增加。有商人請領路引報單、庫倫辦事商民事務衙門給執照、庫倫和恰克圖各甲商民點名冊,說明清朝政府對商人往蒙古貿易管控嚴格。〈三街進貨報單〉、〈三街買貨報單〉、〈議減俄羅斯貨物價值冊〉的檔案說明官員掌握商人買賣貨物價格,不能任他們私自與俄羅斯商人定價,清朝皇帝與官員曾參與貿易活動。目前研究中俄恰克圖貿易都引用《俄中通商歷史統計概覽》,如果把〈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摺〉記載的恰克圖貿易成交額、貿易清單做整理,應該可瞭解中國輸出布疋、茶葉、大黃等物品的數量。清朝皇帝常說「以農治國」,滿文檔案則看到乾隆皇帝替商人爭取利潤,可見清朝實施多元統治的一面。

  中國商人必須至張家口的察哈爾副都統領取「照票」(即一年申請一次的貿易執照)才能前往庫倫、恰克圖貿易。照票內註明領票人數、商人的籍貫、職業、現居住所等等,並且報明隨行的工人多少、貨物數量;以及中國商人與俄國商人買賣貨物交易清冊,例如:交易貨物品項、貨物數目清單。從這些照票、清冊中,可觀察清廷規範恰克圖貿易規則、貿易成員之間的社會關係(執事人、夥計、僱工)以及經濟關係(合夥制、夥計分股),為「晉商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其次,本次讀書會閱讀《乾隆五十七年起至嘉慶四年止恰克圖商人饋送歷任官員回錢禮物賬冊》與軍機處錄副奏摺—〈蘊端多爾濟等因未查出商人饋送錢物案自請治罪摺〉,討論「禮物帳冊」內恰克圖商人餽贈庫倫辦事大臣禮物來源與禮物產地(例如:宮紬、魚翅、芝麻醬、白毫茶、海參、香羊皮、青醬、氆氌、合洛等等)、商人賄賂官員動機、中國內地與外國貿易商品流動。

  本次讀書會討論過程很熱絡,在陳國棟教授、賴惠敏教授建議下,與會學者、研究生選定《恰克圖貿易清冊》內任一有趣的貨物項目,例如:茶葉、棉布、煙草等等,考察貨物來歷,為下次讀書會提供討論的素材。

[1] 賴惠敏:〈清政府對恰克圖商人的管理 (1755-1799)〉,《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41 卷第 1 期,2012 年,頁 1-28。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