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第三次討論會紀要

 
講題: 劉蕺山的主敬思想
薛季宣《書古文訓》與奏議、書信關係研究
報告人: 李慧琪(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鄭芳祥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召集人: 林月惠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時間: 108 年 8 月 26 日(一)下午 3:00 至下午 7:00
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 儒學研究中心
撰寫人: 李慧琪(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鄭芳祥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明清的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第三次討論會紀要
 

  李慧琪〈劉蕺山的主敬思想〉一文,旨在就蕺山「主敬」思想展開討論。通常論及蕺山思想學旨,多關注其誠意慎獨之論,然而若從「主敬」這條線索考察蕺山是如何繼承與發揮從先秦以來至明儒的主敬之說,也能突顯蕺山學問特色與用心。首先,蕺山一開始學的是伊川、朱子嚴謹專一的主敬工夫,然後順著其關注點的轉移,將主敬結合慎獨、戒懼、主靜、識仁、誠意、養氣等觀念來思考,表現出於日用動靜中葆任本體無間斷流行的主敬內涵。由此可見在蕺山理論系統中,各個概念是緊密互通的,而這背後反映的正是蕺山的合一企圖。其次,隨著蕺山學問的成熟,其從起初傾向伊川朱子路線的主敬,逐步歸向濂溪的主靜、明道的誠敬,從中可展現思想的承襲。此外,從蕺山言主敬中,也可發現其對於伊川朱子與象山陽明之學是各有取捨而意圖會通,只是就對本體工夫本質的理解來看,蕺山畢竟還是屬於心即理、逆覺體證的心學路線。雖然蕺山以為朱學支離,但對當時學者多犯懸空識想亦有警惕,故主敬雖非學問宗旨,仍始終為蕺山所重視,作為工夫實處。

  鄭芳祥〈薛季宣《書古文訓》與奏議、書信關係研究〉一文,旨在研究薛季宣學術思想與古文創作之間的關係何在;以薛季宣政治思想、生平事蹟為經緯,探討其奏議、書信所論之政治思想與時事議題,並與《書古文訓》進行綜合研究。鄭教授認為薛氏的學術養成、仕宦經歷,以及《書古文訓》中「以而遺之」、「觸類而長」的《尚書》學研究方法,皆於奏議、書信得到印證。質言之,薛氏《尚書》學研究與古文創作,發揮了永嘉學派經世致用的精神。薛季宣《書古文訓》與奏議、書信所論政治思想與時事議題,可析為三項主要內容。首先,以論「知人」為大宗。薛氏將選用賢能政治思想,具體落實在關注邊將、外官的任用問題。再者,論「安民」亦是重點,薛氏將民本政治思想運用於邊民、流民,以及橫徵暴斂問題上。最後,在宋金對峙局勢中,薛氏常藉論「敘」、「謀」,主張政府當「規摹素定」。而「戰守」,即是其「國是」的具體主張。

  與會者提出一些問題及意見:一、二程曾言,韓愈為了文章寫得好,學道練氣,批評此為「倒學」。薛季宣是否有這樣的情形?二、「絕利一源,用施十倍」,集中精神,方能做好事情。這觀念和用人密切相關。三、學術思想是積學,文章則是創作。永嘉學者以事功學的觀點論事論政,展現其學說,和其他學派自然不同。四、學術影響文章,還是文章影響學術,這會不會是循環?五、研究學術與創作的文章不少,這篇有何「亮點」,和前人有什麼不同?六、《書古文訓》的創作時間、文章的繫年,這兩點都是應該要注意的。七、南宋邊境問題,乃至於宋金對峙的歷史場景,應為讀者說明。

  鄭教授回應站在「古文」的研究立場上,比較關注的是學術如何影響文章的議題。某位作者之學術研究與文章創作,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的情形,或是其著力側重之處何在?又或是先後順序何在(倒學)?他會試著調整自己的研究立場,試著站在「學術」的角度反思。其二,此篇綜合王基倫、蔡長林兩位研究學術與文章關係的方法,嘗試觀察薛季宣此個案,就「宋金對峙」的整體局勢、「仕宦經驗」的生平事蹟,突顯出薛氏的特出之處。最後,《書古文訓》的創作時間、文章繫年等問題,主要依據楊世文《薛季宣年譜》。至於南宋歷史場景的補充,他將思考應該如何置於第二小節處。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