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第九次讀書會紀要

 
講題: 嘉興藏對於越南佛教的影響
主講人: 李貴民博士(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研究人員)
主持人: 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時間: 2017 年 10 月 20 日(五)上午 10:00 至下午 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二樓會議室
撰寫人: 賴霈澄(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第九次讀書會紀要
 

  「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2017 年第九次讀書會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研究人員李貴民博士,以「嘉興藏對於越南佛教的影響」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李博士先就近世嶺南禪師拙公和尚、明行禪師攜經入越,越南的性泉禪師購經回越這種雙向的經典交流談起;再就越南漢喃院所藏之弘贊法師經論來談明末清初傳入越南的佛典,在中越佛教文化交流上的貢獻。

  主持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廖肇亨教授開場談及明清佛教研究中,嘉興藏不只是重要的研究資源,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同時論及佛教藏經與海外交流關係密切者,不可不提嘉興藏,尤其是與越南的關係特別引人注目。本次讀書會將文獻標舉出來,是由於文獻是做學問的基礎,而目前臺灣有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陳玉女教授與本次講者李貴民博士在整理越南的佛教文獻,今天能聽到第一手調查資料的機會十分難得。

  李貴民博士也認同文獻的重要性,並表示過往越南研究者認為明清之際佛教呈現衰敗之勢,然而就文獻來看,卻因大量的交流而質量俱增,這個現象吸引他著手研究。越南歷史上後黎朝於 1527 年遭莫登庸篡位形成南北朝,直到 1592 年鄭松攻破昇龍城才中興復國,但後黎朝政至此為鄭主所把持。雖然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但是值此政治、社會動盪不安的局勢,加上明末遺民逃禪之風,有些嶺南禪師來到越南北部深受皇室重視,不僅將佛法帶入,也引入中國佛教典籍,甚至有黎朝皇室公主因而出家成為住持,注入新的佛教元素。李博士指出,十七世紀中葉嶺南禪僧赴越南弘揚佛法,以閩籍拙公和尚 (1590-1644) 赴越弘法最具代表性。拙公和尚大約於 1607 年赴古眠國(下柬埔寨)弘法長達十六年,1623 年又到越南中部廣南、順化等地說法長達七、八年,受到廣南阮氏政權的厚待。1630 年左右,拙公與弟子明行從廣南、順化北上,1633 年抵達河內後,先後住持河內看山寺、北寧省佛跡寺,大約在 1642 年改去北寧省筆塔寺住持,直到 1644 年在該寺圓寂。在越南北方弘法期間,拙公和尚創立了拙公禪派,傳承十代,綿延近兩百年,為十七、十八世紀越南佛教的復興作出極大貢獻。他被視為越南北方臨濟宗的開山祖師,其肉身像至今仍存於越南佛跡寺祖堂內供奉。

  拙公和尚赴越時帶去了一部分佛經,其中有一種專門祭供水陸孤魂的經書稱《水陸諸科》,內容包含寺中請佛、迎師、招魂、接亡靈、洗穢、懺悔等各種儀軌,因為符合當時社會環境所需,從此在越南北方寺院中被廣泛使用。後來,又應鄭主鄭梉的要求,拙公和尚派遣其弟子明行禪師回中國請經,經書請回後就藏在北寧省佛跡寺,有一部分已刊刻,刻版均存於佛跡寺。明行禪師亦引入為數不少的佛典,目前在「越南漢喃文獻目錄」中保存明行禪師所引入的佛教典籍,可以確認的有《三經日誦》,又名《佛祖三經》。另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一書,由明行禪師帶入越南,後其弟子妙慧尼師再重梓刊刻。此書原為憨山德清所著,屬於明末清初的嘉興藏。由上述可見,明末清初的遺民逃禪者已將中國當時的佛教典籍帶入越南,不只是傳統佛教所使用偏重儀式的《水陸諸科》等經典,也跟隨著如明行禪師這樣的中國海外遺民僧,進一步將嘉興藏輸入到越南佛教界,使得漸漸沒落的佛教信仰逐漸復甦。

  另一方面,李博士也指出中國佛教典籍流入越南還有另一種途徑,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越南有一些僧人前往中國求法攜回典籍,如性泉湛公 (1674-1744) 到廣東鼎湖山慶雲寺習禪,回越時從中國帶回經、律、論典籍三百部,共一千餘卷,置於乾安寺(在今河內),其中近兩百部經書在越南北方刊印傳播,許多刻版保存在崇福寺和乾安寺。晚明重振佛教戒律的鼎湖山成為越南佛教新養分的來源,促使越南建立戒律的修學,並始立具足三壇,當時所引入之嘉興藏佛教典籍也成為現在越南佛教典籍的重要寶庫。越南僧侶至中國求法,自然會受到當時中國佛教之影響,如性泉至慶雲寺在當地受三正七師,慶雲寺住持弘贊法師 (1611-1685) 生平特重實踐篤履,雖精於禪,但絕不侈言禪道,僅弘律戒,性泉禪師深受鼎湖山的影響,加上希求戒律之學在越南復興,故攜帶回越的佛典之中,以弘贊法師的注疏作品為大宗。性泉禪師攜經回越後,弘四分律,至此越南的戒律之學又重新恢復。而性泉法師所帶回的經律目前在「越南漢喃文獻目錄資料庫」中仍保存不少種類,這些典籍即屬於嘉興藏的一部分。

  李博士認為,明末清初重振佛教的祖師大德所注疏的嘉興藏,不僅直接在越南當地對其佛教信仰產生影響,且留在中國閩粵一帶的逃禪遺民法師也對前來求法的越南禪師產生影響,並留下珍貴典籍。可見明末清初的嘉興藏南傳對中越之間的佛教文化交流貢獻極大。

  與會的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劉家幸博士認為,李博士的演講開拓了關於嘉興藏流傳研究的一個側面,使得越南方面的狀況得以廓清。但越南當地僧人對中國地區撰著的經論之受容情形可再多加說明;此外,演講中提及明行禪師弟子為妙慧尼師,不知越南當時的僧眾與尼眾的人數與管理為何?李博士回應,關於越南僧侶對中國典籍受容的情況,可以考察越南漢喃文獻目錄,其中有中國典籍傳至越南後新出現的註釋書,也有重新將漢文改為漢喃字重刻重印的喃文書。至於比丘與比丘尼的生態,李博士表示從史料中可推測當時應有為數不少的女性出家,且皇室中的女性(如:皇后等)經常會捐助寺廟,亦有推波助瀾的效果,越南當時也設有管理寺院的僧綱。廖肇亨教授表示在佛教文化交流的研究中,過去常忽略中國以外的僧人如何接受與批判中國佛教的思想或文化,例如日本的唯識學者也會批評中國窺基這一系的唯識學;越南目前看來也自有一套接受與新變的過程,但更顯複雜,因為越南除了漢傳佛教系統外,也有上座部與藏傳,尚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李貴民博士著手整理嘉興藏在越南的流布與影響,就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領域,令人非常期待成果。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