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藝術史」第九次讀書會活動紀要

 
報告人: 賴毓芝(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系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召集人: 王正華
時間: 2011 年 9 月 24 日(星期六)下午 3:00 至 5:30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205 室
 
「明清藝術史」第九次讀書會活動紀要
 

講題:「圖像帝國:乾隆朝《職貢圖》的製作、創新與帝都呈現」

  九月二十四日(星期六)下午三點,明清藝術史讀書會於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205 教室舉行,本次讀書會報告人為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賴毓芝,講題為「圖像帝國:乾隆朝《職貢圖》的製作、創新與帝都呈現」。

  其大綱主要分成幾個部分:前言、(一)乾隆朝《職貢圖》的製作、(二)乾隆《職貢圖》第一卷與北京城、(三)乾隆《職貢圖》的新形式、(四)乾隆《職貢圖》中的西洋、(五)西洋與帝都的呈現、結論。在前言的部分,主講人首先對《職貢圖》進行研究回顧,說明其是在莊吉發和畏冬對於《職貢圖》,以及 Pamela Kyle Crossley 和 Laura Hostetler 對於清宮視覺統治的研究基礎上,欲透過對乾隆朝《職貢圖》的生產、使用脈絡的分析,說明乾隆朝之圖像與統治的關係。

  她在釐清由番圖、職方會覽到《職貢圖》的製作過程中,發現由丁觀鵬、金廷標所繪的第一卷與西洋的關係很密切,包括採用西洋形式(即以一男一女標示一個地方或國家)和運用西洋技法繪成。且第一卷所繪的內容是所有到北京(唯一例外是到熱河)進貢過的外番,而繪製完成後的增補也都在此卷,說明了第一卷對乾隆有著非凡的意義。這樣的意義可透過第一卷的使用脈絡來理解,主講人提到:雖然目前我們對《職貢圖》的使用和預設觀者是誰?並不清楚。但她透過將第一卷與《萬國來朝圖》進行比對,發現《萬國來朝圖》是以《職貢圖》第一卷為稿本進行繪製的,而《萬國來朝圖》多半為慶祝萬壽(聖)節或元旦所作,懸掛在宮廷當中,由此可推測乾隆欲以「萬國來朝」的圖像,對在朝廷遊走的貴族、官員,甚至是外國使節進行統治的企圖。

  然而,主講人自己也提到這篇文章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如第一卷為何要以西洋技法畫成?西洋技法對於乾隆的意義為何?等,而與會者則是對「西洋」與「帝都」之間的關連性,提出很多有意思的回饋。最後,讀書會圓滿地結束。v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