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第三次討論會紀要

 
講題: 〈明儒唐凝菴《周易象義》中的「乾元」思想──以陽明後學思想為參照〉
〈朱子早期出入佛老對其理解「心」之概念的影響〉
〈朱子對二程知言養氣論述的整理與篩選〉
報告人: 王清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候選人)
張力云(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余若瀾博士(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召集人: 林月惠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呂政倚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時間: 2023 年 7 月 7 日(五)下午 15:00 至 19:00
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 & 線上視訊
撰寫人: 王清安、張力云、余若瀾
 
「明清的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第三次討論會紀要
 

  王清安〈明儒唐凝菴《周易象義》中的「乾元」思想──以陽明後學思想為參照〉透過唐凝菴《周易象義》一書,探究凝菴向來被視為「氣論」的「乾元」思想,並與王龍溪、聶雙江、羅念菴、季彭山等陽明後學思想參照,以見其在陽明後學光譜中的位置。首先,凝菴的象數《易》學觀點源自其父唐荊川。荊川重視象數,與其經世、事功、技藝之學有關。此在陽明學中均屬後天的形跡,非良知的先天之幾。其次,凝菴運用爻位相應與互體等象數《易》學方法,析理出未發已發的分際,以及就部分卦象(如无妄卦)闡述王龍溪一念發動「纔動即覺,纔覺即化」、「不遠復」的先天正心工夫。但是,同是一念發動,因凝菴「乾元」的「氣之條理」是強調一元之氣下的體用一源,故其一念的工夫著重於對天命流行之體的「保合太和」,與陽明良知「氣之條理」表現於良知「正物」有所不同。複次,一念發動即坤卦中的從陽早辨,也帶有聶雙江、羅念菴、季彭山等戒懼於本體的路向,但亦略有不同。如凝菴與季彭山均強調坤卦的從陽早辨,但二人對〈坤.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的解釋不同。彭山根據「龍惕說」的解釋,而有陽善陰惡與陰陽合德的矛盾;凝菴卻提出從陽早辨致促使陰陽和諧的獨特說法,反映出其保合太和的工夫論與乾元一氣流行的本體宇宙論的一致性,從而避免季彭山理論的矛盾。最後,結論認為唐凝菴的「乾元」思想,放在陽明學的光譜中,既有王龍溪天機流行的一面,也有聶雙江等主靜無欲的一面,具備一定程度的複雜性。

  張力云〈朱子早期出入佛老對其理解「心」之概念的影響〉說明朱子早年出入佛老時期,對於「心」的概念除透過儒家建立外,還受到佛教的影響。朱熹身為南宋重要的理學大家,其義理思想的諸多面向都受注意與討論,其思想觀點由於幾經轉變而有所差異。彼十五歲左右曾「出入佛老十餘年」,在此期間,於外在事功上,他以禪宗思想考試中舉;於內在修養上,則因授業對象多,且不限於儒道兩家,因此受到不同思想觀點的激盪與刺激。報告人以朱子早年出入佛老時期對於禪學思想的了解,藉以看此歷程對於朱子了解「心」的概念,對於朱子批評程子後學、湖湘學派、象山等為禪時,是以何種角度去看待?並且由此詮釋「心」與儒釋之辨產生哪些影響。

  余若瀾博士〈朱子對二程知言養氣論述的整理與篩選〉探討朱子對於二程知言養氣說法的相關論述。二程極稱孟子養氣之論,其論說對於兩宋思想史具代表性,影響亦深遠。二程的論述散見於門人語錄,如今通行《遺書》為朱子整理本。報告人比較《論孟精義》、《遺書》、《外書》、《文集》與程門弟子的記載,可見朱子的整理與篩選。朱子的整理包括:一、以經典文獻順序重新編次,編次後清晰呈現二程的討論重心在「持志」,且主要在「敬以直內」。對於「集義」、「配義與道」、「必有事焉」、「勿忘勿助」等討論的篇幅多於他處。二、區分明道伊川之文獻歸屬,此多爭議處。三、形成有系統的論述,梳理內在理路,體現朱子對兩種不同解釋形態的思考,也可謂是朱子基於對二程了解的再創作。朱子的篩選,體現在對養氣工夫重要性的說明不取明道之論,此論具宋儒特質,但與朱子不相應。此外,朱子歸入《外書》共十四條,十三條歸於明道,一條歸於伊川。原因非皆如朱子所言,是不可考、重複、改易,尤其是謝上蔡兩則記載,是朱子刻意不選入《遺書》,亦是出於朱子與上蔡、明道義理的差異。一則記載明道對上蔡習忘養心的批評。明道批評上蔡養心之法並不是學問的究竟,沒有把握到心在事物中當有作用。朱子卻轉用此批評來主張章句之學。明道此意對朱子有益,但朱子不取,或在於二人對「勿忘勿助」的解釋仍有相當的差距。另一則朱子前半段見於《外書》,後半段不見於朱子整理的二程文獻,重點在如何解釋「將道義明出此事」。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