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開時:日治時期學校園藝的全球縮影

 
 
主講人: 呂紹理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時間: 2020 年 10 月 12 日(一)上午 10:00 至 下午 12:00
相關連結: https://www.ioe.sinica.edu.tw/content/EventReg/content.aspx?SiteID=530167135246736660&MenuID=530377762456441046&MsID=1073014124727462042&View=1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

摘要

「鳳凰花開畢業時」,是很多人共有的學生時代印記。但是,來自馬達加斯加而非台灣原生的鳳凰木,為何最初栽植的日本人並沒有將之視為畢業象徵,反而成為戰後台灣各級學校學生離校的記憶?將眼光從火紅的鳳凰木移向栽種在其四周的各種花草樹木時,我們可以追問:鳳凰木栽植在學校和街道上的目的為何?在校園內它和襯托其周的花草園圃,只具有美化校園的功能,沒有其他的教育或文化意義?果如是,何以1945年以前日本國內有超過200種討論學校園藝的專書,而殖民地臺灣也有超過30種以上的書籍和百餘篇的新聞雜誌文章報導討論學校園藝,甚至還為此舉行多場「學校園藝品評會」?這些問題將牽涉我們日常生活熟悉景觀背後複雜的歷史變遷。本次演講即以日治時期學校園藝為例,探討學習環境設計花圃背後勾連的園藝知識、校園花圃中多樣物種所展現的日本帝國的全球脈絡縮影,我也想更進一步思考此一縮影所投射的園藝與文明(文化),以及園藝與「熱帶臺灣」意象之間複雜的論述關係。

 

本場演講限制參與人數,請預先報名。

報名頁面:

https://www.ioe.sinica.edu.tw/content/EventReg/content.aspx?SiteID=530167135246736660&MenuID=530377762456441046&MsID=1073014124727462042&View=1

 

請注意: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週一演講將限制參與人數(45人),請預先報名(至10/7止,並email寄發錄取信,請以錄取通知信為準)。參與者請配合本所防疫措施:進入本所請使用酒精消毒雙手、配合量測體溫、於門口報到參與會議、自備口罩全程配戴,若無配戴口罩者及額溫溫度≧37.5℃者,謝絕進入會議室。演講日期前三週內自國外返台者、同住者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對象者,強烈建議請勿報名參與。

 

聯絡人:

陶曉萱,02-2652-3324hsiaotao@gate.sinica.edu.tw

 


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