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禁與漂流:初探香港精神醫學史

 
 
主講人: 吳易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助理教授)
主持人: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深耕計畫「帝國的處方:十九世紀西方醫學在中國」、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與談人: 巫毓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時間: 2020 年 07 月 07 日(二)上午 10:00 至 下午 12:00
相關連結: https://www2.ihp.sinica.edu.tw/bulletinDetail.php?TM=1&M=1&C=1&bid=1589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4會議室
講題介紹:1854年,香港殖民地政府通過了一則條例,旨在保護通商口岸的商業活動與物業能夠免於精神不安人士的破壞。此條例揭示了長久以來殖民地政府對待「瘋人」一貫的方式:眼不見為淨。夾於兩個帝國之間的香港,如何處理瘋人成為兩個現代社會的棘手課題。然而,迥異於其他十九世紀歐美帝國殖民地,香港的方針是消極的。沒有系統性的精神醫學規劃,遑論伴隨而來的人種或是熱帶精神醫學理論。以往關於香港精神醫學史側重機構的發展,包含臨時瘋人院、國家醫院、維多利亞醫院、東華醫院,和與廣州政府協同運作的廣州芳村醫院,最後則是一九六零年代因應都市規劃而誕生的青山醫院。但本次演講,我將提出一個全新的視野,論證香港的精神醫學史,必須著眼於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不同人群在華南以及南洋地區的移動。「瘋人」們的命運實際上是在不同的口岸之間漂流:北至大不列顛,西至海峽殖民地,南至澳洲,東至美國西岸。而精神醫學的發展在六零年代之前,並非以人的健康福祉為目的,而是被動的管治手段。在此脈絡之下,監禁是暫時的,漂流則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