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1680-1790)

 
 
主講人: 李文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主辦單位: 國史館
時間: 2020 年 03 月 26 日(四)下午 2:00 至 下午 4:00
相關連結: https://www.drnh.gov.tw/p/423-1003-175.php?Lang=zh-tw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我的研究是希望可以瞭解:「客家」如何在清初地方官府與周遭閩人高度的歧視與排擠之下,在南臺灣六堆的新居地長期定住下來;進而思考與理解,閩客族群、地方官府甚至是臺灣社會,經由此一長期歷史過程的互動發展,所產生的習慣、制度、結構,甚至是文化與意識型態。 相對於傳統文獻一字未提「客家」何時進入南臺灣墾殖,他們在清代和周邊住民以及國家的互動發展卻異常顯眼,這提醒我們應該從地方社會及其與國家的互動過程,來瞭解「客家」定居臺灣的歷史過程。從歷史發展看來,「客家」至少經歷了半世紀以上的努力,直到十八世紀中葉才獲得應有的身份和權益。臺灣「客家」社會的成立與發展,不只和島內的農墾活動、社會動亂、族群建構息息相關,也對應著清帝國的地方控治以及華南的商貿活動和經濟發展。這樣的歷史過程也同時意味著,研究清代「客家」移民定居的歷史,也就等於瞭解了清代臺灣社會整體發展的歷史。

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