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母王』的真實、文學創作與博物館詮釋」座談會
|
歷史是什麼?各有不同想像與詮釋。博物館員透過典守穿越動盪時空的國寶文獻,為過往史實留下難得之見證。而策展人則用其識見思維,重新組合文物並輔以圖版、多媒體、互動裝置等工具,轉化艱澀史料言語,推出各色展覽以饗大眾。文學家則用其生花妙筆,在散佚的斷簡殘篇中試圖為歷史添加深層血肉,讓本僅是白紙黑字上的一個個人名,立體活現於讀者的腦海當中。而當史家、文學家、博物館人相遇,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藉由國立故宮博物院11月23日再次換展推出的常設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於「斯土斯民—臺灣文獻與原住民史料」內精選多件未曾展出的清代臺灣三大民變的朱一貴、林爽文兩大事件的相關輿圖、奏摺、戰圖、本記、方志等為中心,除由策展人概介展覽內容,並將由故宮吳密察院長、《羅漢門》作者、臺灣歷史小說獎得主錢真女士、衛城出版社張惠菁總編輯等人進行故宮首次嘗試的臺灣史、臺灣文學創作及博物館策展的深度對談,一同重新解構「鴨母王」朱一貴,勢將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