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哲學人 / Engaged Philosopher
|
以前朋友常聽我談哲學,現在從事社會實踐,朋友常聽我談失智老人友善社區、中小學供餐系統、地產地消、友善土地耕種、偏鄉教育正義、各類型養豬場豬屎尿的除臭菌種,我已成為入世哲學人(Engaged Philosopher)。
這有甚麼意義?我邀請大家從「哲學方法(或哲學思想)的實踐」和「實踐作為哲學方法」兩個角度看待入世哲學人。 多元社會無法獨尊任何哲學具體主張,那麼哲學人可以合理實踐甚麼樣的哲學思想或哲學方法?我以「異質整合的價值觀」及「不選邊站的思想突破方法」為例,說明多元社會應有的哲學實踐。化約、辯護立場不是唯一的哲學方式,連結與尋求共有基礎也是合法的哲學方法,而後者使得我們看見創新是突破困局的方式,採取立場擊敗對方不是哲學的唯一目標,爭議轉而成為自由與多元的象徵。 實踐也是一種哲學方法。無論是心靈、知識、意義與價值都是具身式(embodied)、座落式(embedded)、延展式(extended)和主動式(enactive)的存在,透過社會實踐讓哲學家可以揭露隱而未發的心靈結構、意義結構、知識結構及價值結構。
計畫主持人:陳國榮(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指導單位|科技部
承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
***
(報名已結束,同步直播) 線上直播|http://bit.ly/2L6qltr
這有甚麼意義?我邀請大家從「哲學方法(或哲學思想)的實踐」和「實踐作為哲學方法」兩個角度看待入世哲學人。 多元社會無法獨尊任何哲學具體主張,那麼哲學人可以合理實踐甚麼樣的哲學思想或哲學方法?我以「異質整合的價值觀」及「不選邊站的思想突破方法」為例,說明多元社會應有的哲學實踐。化約、辯護立場不是唯一的哲學方式,連結與尋求共有基礎也是合法的哲學方法,而後者使得我們看見創新是突破困局的方式,採取立場擊敗對方不是哲學的唯一目標,爭議轉而成為自由與多元的象徵。 實踐也是一種哲學方法。無論是心靈、知識、意義與價值都是具身式(embodied)、座落式(embedded)、延展式(extended)和主動式(enactive)的存在,透過社會實踐讓哲學家可以揭露隱而未發的心靈結構、意義結構、知識結構及價值結構。
計畫主持人:陳國榮(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指導單位|科技部
承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
***
(報名已結束,同步直播) 線上直播|http://bit.ly/2L6ql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