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港設驛110週年 —19-20世紀亞洲港灣城市的興起

 
 
主講人: 詳閱簡章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時間: 2018 年 08 月 04 日(六)上午 9:30 至 2018 年 08 月 05 日(日)下午 5:00
相關連結: http://khm.org.tw/home02.aspx?ID=$1001&IDK=2&EXEC=D&DATA=3755&AP=$1001_HISTORY-0
地點: 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區倉庫
活動簡介:
1908 年對高雄(舊稱打狗)別具意義,這是開啟築港、設驛、市區規劃之始的一年,使高雄由此邁向現代化。迄今經過 110 個年頭,高雄已經成為全臺第一大港,全球第十五大貨櫃港的海洋城市。追尋高雄發展的軌跡,可以發現 1908 年確實為高雄歷史的轉捩點,但進一步來說,高雄更是一個堆疊各時期的文化遺跡,足以見證近代臺灣歷史發展軌跡的城市。

十九世紀上半期,高雄與東北亞各城市仍屬於「陸權」思維,高雄當時仍屬於清代臺灣府鳳山縣,十九世紀初一度有將縣治由今日鳳山移回左營之議,並由官民協力捐款於 1826 年建成了一座磚石城,雖然縣治最後仍維持在鳳山,但這座被稱為「舊城」的磚石城,是臺灣現存清領時期最完整的石城,也代表當時東北亞的陸權觀念。

十九世紀下半葉,西方「海權」國家來襲,高雄和東北亞各港市面對「開港」挑戰。原本東北亞各國有其自訂貿易規範,但在歐美國家挾其船堅炮利下屈服,並簽定通商條約,開放港口讓歐美商人可以自由貿易。例如,日本在 1858 年的安政條約中開放橫濱、神戶、新潟等,同年(1858 年)清朝的天津條約也開放臺灣的淡水、基隆、打狗、安平等口岸。上述各「條約港」都面對了西方文化帶來的強烈衝擊,但同時,也因對外通商而使經濟貿易有高度發展,帶動這些港口城市興起,與非條約港港口有明顯落差。為了因應開港帶來的外國輪船體積與貨運量,東北亞各港口勢必整飭設備、疏浚水深和加強往內陸的運輸,因此築港和運輸工程成為必要的政策。如橫濱在 1889 年即展開築港工程,神戶在 1907 年築港,打狗在 1908 年築港,新潟在 1909 年築港。再者,打狗與橫濱之間的定期航線更是南臺灣米糖輸出的命脈。上述港口都在相同時期開港,也在相近的時間點展開築港工程,彼此更有貿易運輸連動,由此可知,它們都面對類似的全球經濟變化和需求,其發展必定有共通之處,可互為借鑑。

近年來,高雄透過「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深究高雄歷史的紋理,不僅關注高雄 18-19 世紀的演變遞嬗,更是觀照 19-20 世紀高雄港市的開發與壯大。因此,我們分別辦理城市論壇和港灣論壇,著重於高雄市文化的整體意義,讓民眾體會文化資產是都市發展活生生見證,其代表的不只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整個時代脈絡下之產物。從清代磚石圍造的城市「舊城」,到具備現代港口、鐵道運輸的城市「哈瑪星」(濱線,はません,Hamasen),高雄在不同的歷史脈絡下不斷成長。論壇更將透過來自其他國家的專家學者,借鑑與高雄同時開港、築港的其他海港城市的發展,讓我們跳脫內部觀點,以全球化的視角重新審視高雄在國際上的定位與重要性,也透過與國際的研究交流,打造高雄成為港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的重鎮。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107年7月20日(週五)下午17時止,限額250名,如額滿即提前截止報名。
★保證金:新臺幣500元整,全程參與2日論壇者,保證金全額退費,詳細匯款及退款說明請詳閱活動簡章。
★聯絡方式:07-5312560#317賴小姐
★報名方式:請ㄧ律以線上報名系統完成報名
★簡章下載:https://goo.gl/ZdVChK

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