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史所

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

作者

詹素娟 主編

出版單位

臺灣史研究所

出版年份

2011

ISBN

9789860272444

頁數/開數

381 頁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向施添福教授致敬的專書,內容以 2009 年 11 月 12 至 13 日舉辦的「第二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暨施添福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為主,經審訂後,收錄 9 篇文章。雖在「地域社會」的主題召喚下,作者分別闡述自己的地域理念,但分屬社會學、人類學、地理學與歷史學的作者們,仍有個別學門、研究主旨的關心,而顯現出課題有別、族群不同、時間各異的落差。然而誠如前述,本書標舉的「地域社會」,其導向在追求學科、方法或概念的全然開放,因此各人也得以自由界定、解決自己的問題。所期者,則是來日的統合與體系的建立。 

 

回頁首

海、河與臺灣聚落變遷比較觀點

作者

黃富三 編

出版單位

台灣史研究所

出版年份

2009

ISBN

9789860188257

頁數/開數

446

 

內容簡介

   《海、河與臺灣聚落變遷:比較觀點》一書依主題分成「海洋與臺灣聚落」、「河流與臺灣聚落」、「比較性案例」三類,收錄國內外學者共九篇論文。臺灣社會經濟變遷的重要指標是聚落數目的增加與規模的擴大,大致由早期原住民之零星部落,蛻變為漢人之眾多而廣大的街庄,進而出現現代化大都會。為瞭解海洋、河流與臺灣聚落變遷的關係,本書論文主要探討海洋對臺灣歷史發展的影響、河流對臺灣歷史發展的影響,以及臺灣聚落變遷的特色等問題,同時為增進世界性視野,並為未來臺灣史之比較研究做好鋪路工作,論文題目兼及中國、美國的案例。本書期望能透過有機的、整合性的介紹,從比較觀點分析海、河與臺灣聚落變遷的關係,為臺灣社會經濟變遷的比較研究開啟新視野。

 

目次

導論(黃富三)

【第一部:海洋與臺灣聚落】

一、荷蘭時代臺灣各港之間的貿易變遷(康培德)

二、Commodities as Attractor of Maritime Cultures: The Case of the 19th
 Century Anglo-American Encroachment upon Taiwan
Shih-shan Henry
 Tsai

【第二部:河流與臺灣聚落】

三、河流與聚落:淡水河水運與關渡之興衰(黃富三)

四、水利秩序的形成與崩解:十八至二十世紀初期瑠公圳之變遷(李宗信、顧雅文、莊永忠)

五、近二十年來(1986-2006)臺灣河川汙染的防治(劉翠溶)

【第三部:國際比較】

六、A Cross-Oceanic Comparison of Place Marginalization, Koolauloa, Oahu (Hawaii) and Chenggong, East Coast (Taiwan)Ethan YorgasonLi-Ming Hsia

七、河流、道路、市場與山區聚落:以 1644-1949 年的浙江泰順縣為例(吳松弟)

八、Where Rivers Meet: Lessons from the American Confluence’(Stephen Aron

九、Jeffersons Grand Expedition and the Mystery of the Red RiverDan Flores

重要名詞索引

 

回頁首

 

大崗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匯編

作者

陳秋坤 蔡承維 編著

出版單位

台灣史研究所

出版年份

2006

ISBN

9789860006032

頁數/開數

547

 

  本書主要在介紹清代大崗山背後地區,目前屬於高雄縣田寮鄉境,分屬不同家族保管的土地契約文書,這些契約有部分屬於平埔族新港社群和漢人之間的土地租佃和買賣契約,另有部分是家族內部的分產鬮書,這些資料彰顯了新港社人部落組織、繼承制度、維生習慣和土地權利方面的歷史意義,對於探討清乾隆以後至日治時期大崗山後田寮地區的族群關係、番漢地權演變、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相當程度的參考價值。

 

回頁首

 

Foreign Adventurers and the Aborigines of Southern Taiwan, 1867-1874: Western Sources Related to Japan's 1874 Expedition to Taiwan

 

外國冒險家與南臺灣的土著,1867-18741874年日本出征臺灣前後的西方文獻

作者

Robert Eskildsen

出版單位

台灣史研究所

出版年份

2005

ISBN

9860037876

頁數/開數

299 頁/16

 

  本書收錄了若干西方人對 1874 年日本出征臺灣事件的報告與文獻,這些西方冒險家所觀察到的日本出征臺灣事件,具體顯示了日本明治維新政府的殖民主義企圖和軍事冒險活動。清朝官方經過此次事件之後,開始將南臺灣土著和後山地區歸納為正式行政體制,從而展現臺灣疆域的完整性。本書的西文文獻,將有助於瞭解近代臺灣的外交處境和政治社會發展過程。

 

 

回頁首

 

孤拔元帥的小水手

Le Mousse de L'Amiral Courbet

作者

鄭順德 譯

出版單位

台灣史研究所

出版年份

2004

ISBN

9570171243

頁數/開數

291 頁/16

 

  本書是臺灣史料叢刊第六冊,內容是中法戰爭期間,一位署名 Jean L. 的小水手以書信方式對戰役的敘述,屬於一種報導文學的體裁,其中情節可補正史之不足,提供讀者另一種看待歷史的角度。除原書所附之圖片外,譯者另在法國西南部的賀須佛 (Rochefort) 及南部土龍 (Toulon) 的海軍軍史館收集到相關的插圖及船艦資料,使本書內容更為完整,並增添閱讀的趣味性。

 

 

回頁首

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

福爾摩莎及其住民

作者

Joseph Beal Steere

李壬癸

出版單位

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出版年份

2002

ISBN

9576719003

頁數/開數

217 頁/16

 

  本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記錄 Joseph Beal Steere 在臺灣蒐集動植物標本及各種人文地理資料的經過,後半部記錄臺灣的歷史資料和當時各族群的狀況。 

  原著者 Joseph Beal Steere 曾於 1873-1874 在臺灣調查研究達半年之久,並於 1878 撰成書稿: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目前收藏在密西根大學圖書館。該書的翔實紀錄,有助於瞭解十九世紀下半日人治臺前臺灣島民的實際狀況,對於研究臺灣史學、人類學、博物學均有極大幫助。 

 

回頁首

臺灣社會生活文書專輯

作者

洪麗完

出版單位

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出版年份

2002

ISBN

9576719291

頁數/開數

501 頁/16

 

  《臺灣社會生活文書專輯》(臺灣史料叢刊 5)收錄有關臺灣社會生活之文書,包括:過繼收養(五十一件)、人身買賣(三十九件)、婚約(四十九件)、認祖歸宗(七件)、風水(九件),以及其他(五件),共一百六十件文書。這些契約文書對於研究十九世紀以來臺灣社會的家庭生活與性別問題,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回頁首

 

Rapport sur Formose

福爾摩莎考察報告

作者

Réginald Kann

鄭順德譯

出版單位

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出版年份

2001

ISBN

9860218528

頁數/開數

342 頁/16

 

  十九世紀以來與臺灣歷史關係密切的法國人,除了孤拔元帥、安柏于阿之外,還有一位鮮為人知的雷吉納樂德.康,他的《福爾摩莎考察報告》在法國海外檔案館沉睡了將近一個世紀,最近才被發覺。這篇原稿 230 多頁的報告,內容涵蓋面很廣,它是歐洲人在臺灣歷史上留下的完整見證。

 

回頁首

 

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 (1600-1900)

作者

陳秋坤、洪麗完 編

出版單位

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出版年份

2001

ISBN

9789576717611

頁數/開數

284 頁/25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於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十九至二十日舉行「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臺灣與華南社會 (1600-1900) 研討會」,當時國內外學者八十餘人與會,宣讀了十九篇論文,經過會中的討論及會後的修改與審查,收錄其中的九篇論文,集結成《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 (1600-1900) 》論文集,呈現研討會的一部分成果。

這九篇論文以契約文書為基本史料,而以臺灣與華南社會為探討的對象。前三篇探討清代臺灣土地開墾與族群關係的問題,分別是:陳秋坤〈清初期屏東平原土地拓墾、租佃關係與聚落社會秩序,1690 - 1770 ——以施世榜家族為中心〉、劉瑞華、林瓊華〈臺灣土地開發歷程與原住民的土地流失——清代竹塹社的產業變動研究〉、鄧相揚〈水沙連地區的拓墾與邵族的處境〉;第四篇為張隆志〈清代臺灣平埔巴宰族群社會文化史初探——對於「臺灣平埔母系社會論」的再思考〉,內容係探討巴宰群的社會生活;第五篇為王世慶〈十九世紀中葉臺灣北部銀錢比價變動初探〉,係探討十九世紀臺灣北部的銀錢比價動;第六篇松田吉郎〈清末日本統治初期「阿里山蕃租」關係〉,討論清末日治初期的「阿里山蕃租」;第七篇岸本美緒〈妻可賣否?——明清時代的賣妻、典妻習俗——〉,討論明清時期賣妻與典妻的習俗;第八篇為 David Faure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Land Marke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1500 to 1800”,探討契約文書與十六至十九世紀珠江三角洲土地市場之興起。各篇之論述或微觀或宏觀,可收互補之效。

 

回頁首

 

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

作者

詹素娟、潘英海 編

出版單位

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出版年份

2001

ISBN

9576717973

頁數/開數

317 頁/16

 

  本書係以 1998 年「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為主的專集。本書是繼一九九五年《平埔論文集》、一九九八年《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之後,第三本完全以「平埔研究」為中心的論文集。全書收有康培德〈十七世紀的西拉雅人生活〉、施添福〈國家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屏東平原為例〉、詹素娟〈有加有留——清代噶瑪蘭的族群土地政策〉、梁志輝〈最後的打貓社人:一個平埔番社的歷史敘述〉、李壬癸〈邵族的地位——兼評白樂思 (Blust 1996)的邵族地位說〉、劉益昌〈考古學對平埔族群的研究〉、潘英海〈傳統文化?文化傳統?關於「平埔族群的傳統社會文化」的迷思〉、吳榮順〈從音樂思考平埔族群分類的問題——以屏東加蚋埔為例〉等九篇論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