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賴惠敏 |
|
出版單位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
出版年份 |
2010 | |
ISBN |
9787301173459 | |
頁數/開數 |
334 頁/16 開 | |
作者簡介
賴惠敏,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但問旗民:清代的法律與社會》、《明代南直隸賦役制度的研究》、《天潢貴胄: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等,並發表論文數十篇。
內容簡介 《清代的皇權與世家》講述了海寧陳氏、查氏,桐城張氏,山東孔氏,以及滿洲鈕祜祿氏等,均為清代著名的世家大族。《清代的皇權與世家》對其家族形態、人口成長、地域分布,及其與皇權的關係等論題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討論。作者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礎上,借鑒人口統計、族譜分析等社會學研究方法,由此跳出了傳統歷史研究方法的窠臼,為認識有清一代的歷史提供了新穎獨特的視角。
|
|
||
作者 |
于志嘉 |
|
出版單位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
出版年份 |
2010 | |
ISBN |
9787301172339 | |
頁數/開數 |
265 頁/16 開 | |
于志嘉,1977 年畢業于臺灣大學歷史系,1988 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歷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現任研究員。曾為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學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訪問學者。
內容簡介
自序
第一章 明代江西兵制的演變 一 前言 二 明代江西衛所的設立 三 明代江西各府兵制的演變 四 討論
第二章 明代江西衛所的屯田 一 前言 二 明代江西衛所屯田數額的檢討 三 明代江西衛所屯田的弊害與改革 四 明代江西衛所屯田籽粒供軍的比例 五 結論
第三章 明代江西衛所軍役的演變 一 前言 二 明代江西衛所軍役的內容 三 衛所軍役的增加與舍余之參與軍役 四 一條鞭法的實施與衛所軍役的改革 五 結語 附錄 陳有年《陳恭介公文集》卷二 《酌議軍余丁差以蘇疲累事疏》全文
第四章 明代江西衛所屯田與漕運的關係 一 前言 二 明代江西衛所的漕船、運軍與屯田額數 三 明代江西衛所屯田與漕運的關係 四 結論 附錄 有關表二中各項數據的一些討論
第五章 明清時代江西衛所軍戶的管理與軍役糾紛 一 前言 二 軍戶的管理與軍役的僉派 三 有關軍田、軍役的糾紛 四 結論
第六章 清代江西衛所的沿革與人口分布 一 前言 二 清代江西衛所的沿革 三 清代江西衛所的人口分布 四 結論
附錄 明代軍制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一 前言 二 衛所制度附京營、邊防、海防 三 軍屯制度附軍餉 四 軍戶制度附民壯、募兵、家丁、武官世襲 五 余論
參考書目 |
|
邊界、邊地與邊民︰ |
|
作者 |
安介生、邱仲麟 主編 |
|
出版單位 |
齊魯書社 | |
出版年份 |
2009 | |
ISBN |
9787533322878 | |
頁數/開數 |
400 頁/16 開 | |
明、清兩代於中國疆域研究而言,是一個特殊而重要的時期。本書是 985 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的結項成果。本書對明清時期北方邊塞地區部族分佈與地理生態作了深入的研究。全書共分三篇,內容包括:環境與生態篇,開發與轉型篇,文化與移民篇。
環境與生態篇 “瀚海”新論——歷史時期對蒙古荒漠地區認知進程研究
統萬城下的“廣澤”與“清流”——歷史時期紅柳河(無定河上游)谷地環境 明代燒荒考——兼論其生態影響 明代長城沿線的植木造林 明代邊地守戰與生活用水 開發與轉型篇
從軍城到治城:北邊民族交錯帶城鎮發展的一個軌跡——以明清時期陝
明代陝北蒙漢邊界區軍事城鎮的商業化雍乾時期甘肅河西地區的 清代以來北方農牧交錯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環境變遷 18 世紀口北三廳的民族經濟與城鎮發展 清末民國時期新疆的本土化開發 西北近代經濟環境的改善與畜牧業發展 邊外墾殖與環境漸變——基於清至民國時期橫山縣夥盤地的分析 文化與移民篇 土地與民族:歷史上鄂倫春人對外交往之文化意蘊 環境、外部干預與簡單文化——清末民初鄂倫春人從農及“棄獵歸農” 始末 明代大同地區的移民、屯墾與環境 清代新疆“滿城”時空結構研究 農坊制度與雍正敦煌移民 近二十年來西遼河流域環境史研究狀況綜述
後記 |
|
Evolving Cultural Memory in China and her Neighbours |
|
作者 |
李焯然、熊秉真 合編 |
|
出版單位 |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
|
出版年份 |
2008 |
|
ISBN |
9789882002746 |
|
頁數/開數 |
432 頁 |
|
內容簡介
本書為記憶研究之最新成果,共收論文十一篇,細分四組。第一組從個人或集體的歷史論述看明清中國之歷史記憶;第二組從明清文學作品,探討個人記憶中的集體歷史;第三組從過去歷史之當代書寫,反思文化記憶的當代性;第四組剖釋周邊族群之文化記憶,探討族群、國家、宗族界線的轉變。本書以中國與周邊為主軸,探討課題廣泛,對研究歷史記憶有重要之參考價值。
|
|
Thinking with Cases: Specialist Knowledge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
|
作者 | Charlotte Furth, Judith T. Zeitlin, and edited | |
編者 |
Ping-chen Hsiung(熊秉真 ) |
|
出版單位 |
Hawaii University Press |
|
出版年份 |
2007 |
|
ISBN |
0824830490 |
|
頁數/開數 |
331 頁 |
|
內容簡介
Historians, along with a few scholars of religion and literature, trace the process whereby the project of thinking with legal and medical cases came to self-consciousness over the first millennium, spreading to include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texts that gradually acquired a systematic and public character. Taking the three professions in turn, they consider such cases of cases as developing forensic knowledge though cases in the Qing dynasty, case records and pediatric medicin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nd Confucian case learning.
目錄
Note on Citations and Abbreviations Introduction: Thinking With Cases / Charlotte FURTH
Part 1. The Case in Law Chapter 1. Satisfying Both Sentiment and Law: Fairness-Centered Judicial Reasoning as Seen in Late Ming Casebooks / Yonglin JIANG and Yanhong WU Chapter 2. Developing Forensic Knowledge Through Cases in the Qing Dynasty / Pierre-Étienne WILL Chapter 3. From Oral Testimony to Written Records in Qing Legal Case / Yasuhiko KARASAWA
Part 2. Medical Case Histories Chapter 4. Producing Medical Knowledge Through Cases: History, Evidence, and Action / Charlotte FURTH Chapter 5. Facts in the Tale: Case Records and Pediatric Medicin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Ping-chen HSIUNG Chapter 6. The Literary Fashioning of Medical Authority: A Study of Sun Yikui’s Case Histories / Judith T. ZEITLIN
Part 3. The Case in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Chapter 7. How to Think with Chan Gong’an / Robert SHARF Chapter 8. Confucian “Case Learning”: The Genre of Xue’an Writings / Hong-lam CHU
Character Glossary Bibliography Contributors Index
|
|
||
作者 |
熊月之、熊秉真 合編 |
|
出版單位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
出版年份 |
2004 |
|
ISBN |
7806814256 |
|
頁數/開數 |
316 頁 |
|
內容簡介
地處江南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自 1956 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將江南史研究列為重點,組織過對江南文化、江南士紳、松江府等一系列課題的研究,其中對上海史著力尤多。古代上海是江南的上海,近代江南是上海的腹地。近代以前人們形容上海繁榮便稱之為「小蘇州」,近代以後人們形容蘇州繁榮則稱之為「小上海」。近代上海號稱五方雜處,人口八成來自外地,但細算一下,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江南。所以,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要研究上海都必須研究江南。沒有江南,哪來上海,不知江南,焉知上海? 這本書是“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合集,共收集論文 23 篇,涉及經濟變遷、區域互動、商業網路、紳商階層、文化生產、情慾與性別、消費與文化等方面。論文提供者多為多年來從事江南史研究的學者。
目錄
序一/熊秉真 序二/熊月之 江南與明亡清興——兼論歷史地緣說/江榮祖 太平軍戰事與江南社會變遷/周武 湘湖恩怨:利益共同體與地方鄉紳/錢杭 明清江南的士紳階層與地方社會/馮賢亮 女子關係天下計——論明清時代男性在女性面前的慚愧意識/秦蓁
清末蘇州地區天主教與社會及官府之間的關係——天主都蘇州總鐸未
“專業市鎮”與江南市鎮研究範式的再認識——以浙江烏青鎮個案研究 清代前期上海地區的物價與居民生活/馬學強 近世蘇州徽州的互動及其經濟社會變遷的差異/唐力行
清代、民國時期江浙一帶的徽館研究——以揚州、杭州和上海為例/ 近代湖州商幫興衰探析——以上海為中心/陶水木 江南區域工業化進程的重創——抗戰時期浙江工業損失初探/袁成毅 企業經營網路——一群在滬港交點印猶族群的跨文化分析/郭少棠 江南文人與科舉考試——以馮桂芬為個案/熊月之 大雅將還:從「蘇樣」服飾看晚明的消費文化/林麗月 晚明的旅遊風氣與士大夫心態——以江南為討論中心/巫仁恕 明清江南的醫學集團——「吳中醫派」與「新安醫學」/張哲嘉 清代蘇州城市文化繁華的寫照——《姑蘇繁華圖》/范金民 江南民居傢具在台灣——感官、記憶與過去的建構/余舜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