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翎君教授於近史所講演「清末中美商約——中國市場、條約利益與中國的近代化」活動摘要


  二月十七日,東華大學歷史系吳翎君教授假近史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發表學術演講,講題為「清末中美商約──中國市場、條約利益與近代化意義的考察」,同時,邀請政治大學歷史系唐啟華教授為對談人。

  吳教授專長於近代外交史,她認為近代條約的相關研究,始則多壟罩在被殖民的陰影下,導致「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呼聲,掩蓋了近代中國修約外交的脈絡。惟晚近以來,學者已能多從清末政府對外交涉的努力,正面肯定是時外交上的覺醒和主動。立足前賢著眼於對外交涉的研究轉向,吳教授更嘗試從中美商貿關係的脈絡,討論1903年的「中美商約」。


  有別於過去割地賠款為主的條約,吳教授認為,「中美商約」是一個純粹以商業性質為主,規範兩國之間通商貿易的條約。故吳教授以「中國市場」、「條約利益」與「近代化意義」三個面向,詮解中美商約的意義。吳指出:1890年後期,由於美國對華貿易和投資的增加,以及馬關條約開放在中國口岸設廠,加上清末實業建設的開展,和列強爭逐中國的築路和採礦等問題,使得介入中國市場的條約規範和美國利益的保護越受重視。至於「近代化意義」,則從條約中改革律法、統一國家貨幣、與保護商標、版權、專利等體現。

  對談人唐啟華教授表示,台灣地區研究近代外交史者甚少,吳教授以商貿的脈絡切入研究,非旦難能可貴,亦具卓識獨見。





回頁首

回到第十七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