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第七次討論會紀要

 
講題: 甘泉居樵時期思想探析——以《樵語》、《新論》、《知新後語》作為考察對象
書名:
主講人:
發表人:
報告人: 許惠敏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持人:
總結人:
召集人: 林月惠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與談人:
主辦單位:
網址連結:
與會者:
時間: 2018 年 8 月 27 日(一)下午 3:00 至 6:00
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 儒學研究中心
撰寫人: 許惠敏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刊登日期: 2018/08/27
 

  許惠敏教授發表〈甘泉居樵時期思想探析——以《樵語》、《新論》、《知新後語》作為考察對象〉一文。許教授認為甘泉理論是對「陸也混,朱也離」的不滿而下建基自己的學說,藉此走出另一條儒學義理的路。甘泉以《易》「一陰一陽之謂道」作為詮釋依據,一方面形上區分道、氣不同,另一方面強調道不離氣,道就在氣化表現最合宜處顯。承此架構,甘泉提出心性關係當「非一非二」。「非一」是指心只是知覺,能知性理,但不即是性;「非二」則是強調性就在心之中,不在心之外,此猶如理不在氣之外,就在氣之中正處。整體觀看甘泉理論,雖然希望在朱子與象山學中開闢新的儒學詮釋路徑,但倘若道德實踐本質是以「是否肯定道德主體」作判斷,基本上仍未脫離朱子學架構。

  與會者提出幾點疑問:一、甘泉可歸為陸王心學抑或程朱理學?二、甘泉論氣是否可視為「氣學」?三、文中所提到「非一非二」,是否出自甘泉文獻?又當如何理解?四、甘泉理論的企圖是否成功?

  許教授逐項回應:一、若從「心不即理」的角度來論,甘泉不肯定心即理,那麼其理論當屬程朱無誤。二、甘泉固然言氣,也談到「一氣」,但甘泉仍謹守「理氣二分」的架構,因此不可視為「氣學」。三、甘泉曾言:「四端德也,非性也,性與德非二也。其未發也渾而一,及感而通也,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生焉,而四者別矣。」由此言心性「非一非二」。四、甘泉試圖在程朱、陸王學說之外提出另一種理論可能,但顯然仍不離朱學「心不即理」的理論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