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檔案讀書會」第六次讀書會紀要

 
講題: 移動的朝廷——清代巡幸中的政務溝通
書名:
主講人:
發表人:
報告人: 謝仁晏(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主持人:
總結人:
召集人:
與談人:
主辦單位:
網址連結:
與會者:
時間: 2018 年 8 月 31 日(五)下午 2:00 至 4: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檔案館第二會議室
撰寫人: 謝仁晏(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刊登日期: 2018/08/31
 

  2018 年「中西檔案讀書會」第六次讀書會,由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謝仁晏發表,題目為「移動的朝廷——清代巡幸中的政務溝通」,為報告人目前的博士論文計畫,希望透過巡幸活動,探討清朝帝王在移動之中如何持續掌握政務訊息。報告人首先講述研究動機,然後討論相關研究取徑,最後說明研究構想,茲將內容與問答摘要如下。

  長久以來,「滿洲何以成功統治中國」一直是清史學界討論的焦點。有學者持漢化觀點,亦有學者從滿洲中心的角度著眼,分析其統治策略。其中,巡幸的主題也時常為研究者關注。近年來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張勉治 (Michael G. Chang.) 對於南巡的探討,後續則有藝術史學者如陳葆真教授與馬雅貞教授從圖像與皇清文化霸權的角度,探究清代帝王如何吸納漢人藝術文化為己所用。不過這些討論多數建立在運用文化與意識型態的面向,對制度史的討論較為缺乏。報告人以為,巡幸活動的行程規畫與執行,是完成上述文化活動與意識型態建構的基礎,且巡幸同時,國政仍持續運作。如此一來,便值得留心移動之中的朝廷如何運作?本研究的主軸即思考清朝帝王與臣僚如何安排巡幸行程,又有什麼相應制度,讓巡遊途中的皇帝與留駐北京的臣僚、地方上奏的官員持續溝通,藉以掌握國家政務。

   針對本論題,有三個方向需要回顧並反省。第一部分是巡幸研究,這部分成果甚多,主要集中在對巡幸帝王的評價、巡幸過程的目的等,也有學者單就特定檔案探討單次巡幸的問題。這些討論多半展現了清代帝王統治的多面性,但除了國立故宮博物院退休研究員莊吉發教授曾留意巡幸中的朝政問題外,多數學者並未對巡幸路線或是旅程中的政務運作加以探討。第二部分,報告人回顧奏摺與軍機處制度,此因清代帝王隨著這兩項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能更直接的掌握訊息。早期學者探討重點擺在制度的起源與其目的,近期學者則注意到文書流轉的相關議題,也深入探討晚清的變化。不過這些討論中,多半著重在京城內部的政務訊息流轉,並沒有探討巡幸時期是否有別於在京城的理政模式。其次,若要討論巡幸時期的文書運轉,還需進一步思考驛站與巡幸路線是否相搭配等議題,但目前這些研究尚屬初步,仍需開拓。清宮圖像研究成果中,對於巡幸圖像的探討集中在宮廷畫師製作的南巡圖卷,延伸的圖像研究則有針對治河繪製的河工圖。近年來因為數位化工作,以及臺北故宮的展覽,部分巡幸(尤其是南巡)路程圖得以展出,並有初步的介紹性文字。不過上述這些圖像,一般都被當作皇帝的觀覽物。報告人以為,巡幸路程圖是值得開拓的面向,因為除了故宮藏品之外,還有一些版本流落在外,且印刷型態也不同於故宮所收藏的物件,部分圖卷尚有貼黃,可能不單純僅給皇帝閱覽,而是有其他觀覽者,因而需要深入研究。

  報告人最後說明預計運用的史料,視覺史料上有巡幸路程圖的部分圖像資料與表格,其次說明相關案例研究時要運用的文字檔案。至於架構部分,報告人自忖由於目前要處理的範圍甚廣,因此架構仍不完善,初步估計先將具體的背景說明,然後按照特定的巡幸案例加以安排,藉以分析不同巡幸路程的共通與差異之處。

   報告結束後,與會學者針對此主題加以提問。主持人中研院近史所賴惠敏教授首先從論題架構給予建議,認為題目可以再限縮,畢竟全面性的研究太過曠日廢時。現階段比較合適的操作方式是利用道光年間附有預算的東巡圖像,搭配乾隆年間的檔案,據此去討論經費的運用是否真的像乾隆自己強調那般不耗費民間財務,僅從內務府支出,以及後續經費運用變化。

  政治大學民族所博士後研究人員蔡偉傑博士則就報告人尚未注意到的四方巡幸相關之研究成果提供些方向,並舉出值得比較的地方。如親征與巡幸之間,同樣都是皇帝離京,的確可供比較。而有無皇太子時期,究竟是誰留守在北京城中,都值得找出一些案例來談訊息交通。另外,也詢問報告人主要仰賴的材料是什麼?報告人對此說明,主要研究構想是來自閱讀圖像的成果,一方面想分析為什麼有巡幸路程圖,一方面也想以巡幸路程圖作為關鍵材料,討論其實際作用。

   清華大學歷史所王士銘博士提問,若皇帝的行程是讓大家知曉的,那是否造成維護安全上的困擾?另外也詢問隨扈大臣的挑選狀況。報告人回應曾考慮維安問題,但目前因為主軸關係,可能要另外撰文研究。其次,誰被挑選為隨扈,確實很關鍵,目前僅有少數幾次巡幸材料,直接說明隨扈群體,這還得花時間做史料長編,才能看出是否有特殊傾向。中研院臺史所博士後研究人員李佩臻博士詢問是否已找到具體奏銷事例討論。報告人回應,目前蒐集的材料中,以嘉慶道光的案例較多,原則上是都合理奏銷,但一些案例則因為皇帝行經後觀感不佳,下令不准核銷。也看到盛京將軍跟皇帝上奏說需要先跟中央借款籌備巡幸,但這個案例後續是由盛京地區償還、還是由中央逕自消化,還待追索。最後報告人再次感謝在場學者協助釐清目前研究上的盲點與不足,期待來日具體深入研究後,再與大家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