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津孝教授演講「薩摩、琉球博物學探論:從明清時期東亞海域文化交流的視角」紀要

 
講題: 「薩摩、琉球博物學探論」:從明清時期東亞海域文化交流的視角
書名:
主講人: 高津孝教授(日本鹿兒島大學法文學部人文學科教授暨學部長)
發表人:
報告人:
主持人: 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總結人:
召集人:
與談人:
主辦單位:
網址連結:
與會者:
時間: 2016 年 5 月 6 日(上)上午 10:00 至下午 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樓會議室
撰寫人: 曾詩涵(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刊登日期: 2016/5/6
 

  高津孝教授長期以來關注琉球漢文文獻,這次的演講「薩摩、琉球博物學探論:從明清時期東亞海域文化交流的視角」,主要延續在 2010 年出版的《博物学と書物の東アジア:薩摩.琉球と海域交流》(博物學與書籍的東亞:薩摩.琉球與海域交流)一書中,對博物學及東亞海域文化交流的關注和探索。

  在正式進入主題前,高津教授首先介紹目前關於日本博物學史的重要著作,並提及編纂博物學年表的重要性;其次,介紹江戶時代薩摩藩主島津重豪 (1745-1833) 的生平、文化地位、薩摩藩的領地範圍、藩邸之所在;並指出薩摩藩即是透過琉球、長崎,分別與清朝、荷蘭建立起一層重要的貿易、交流網絡。

  緊接著,高津教授從《質問本草》一書討論清中葉東亞海域間的文化交流。乾隆四十九年 (1784),琉球人紅之誠、金文和奉島津重豪的命令,攜帶 50 張大型彩色植物圖、植物標本、相關生態說明,前往為清廷承辦藥材的同仁堂,委託對方鑑定圖上所繪植物。這些圖片製作於薩摩藩的吉野植物園,從琉球過海到福州,再從陸路運到北京。這類調查在北京、福州前後進行過六次,而成果即是《質問本草》一書。

  《質問本草》有天保刊本和天明寫本兩種主要文本。天保刊本於天保八年 (1837) 由島津齊彬 (1809-1858) 於江戶出版;成書較早的天明寫本則於二十世紀六○年代發現,上有天明五年 (1785) 所作例言,記錄《質問本草》編纂時的狀況,保留島津重豪時代編纂的原型。天保刊本共分為內篇 4 卷、外篇 4 卷,和附篇 1 卷;天明寫本與之大致相同。天保刊本上的著作者多認為是琉球人吳繼志,但高津教授認為,從寫本例言發現實非琉球人所作,而是為了規避當時鎖國體制的政策,假託為吳繼志所作。實際上,《質問本草》的作者當為薩摩藩人。

  安永八年 (1779),薩摩藩開設吉野藥園(位今鹿兒島),隔年島津重豪下令吉野藥園署編纂《質問本草》。其主事者為御藥園掛村田經𦩹,從天明元年 (1781) 到天明六年 (1786),作成詢問帖六冊,包含辛丑帖、壬寅帖、癸卯帖、甲辰帖、乙巳帖、丙午帖。之後,將詢問帖運至琉球。琉球王下令用進貢船送到福建,再由留華琉球人向福建、北京的醫生、儒者、本草學者請教。除了天保刊本、天明寫本之外,二次大戰前沖繩縣圖書館發現有《本草質問》,但二戰以後流失美國,1985 年再由美人返還《本草質問》三冊,六冊的詢問帖則少了辛丑帖、丙午帖兩種。

  演講第二部分,高津教授討論江戶時代的養禽風氣。據《唐蘭船持渡鳥獸之圖》記載,當時日本主要通過長崎輸入珍鳥,輸入地包含東北亞、東亞、東南亞、南亞、美洲、澳大利亞、新幾內亞以及非洲。這些珍鳥一方面供人觀賞娛樂,另一方面也供買賣。幕府、大名都喜愛購買珍鳥,《鳥賞案子》一書中的記事,可以證明島津重豪時代曾購買過「鴕鳥」。長崎的薩摩藩藏屋敷更備有鳥繪圖,輸入長崎的鳥類都要比較過繪圖後,再決定是否購買,然後才送往江戶的島津重豪處。不只貴族,江戶時代許多普通民眾也喜愛飼鳥。當時已有「飼鳥屋」這種專門經營鳥類的商店出現,更有講述養鳥方法的養禽書出版,《鳥賞案子》一書即是。

  薩摩藩御鳥方比野勘六所著《鳥賞案子》共三卷。上卷《飼方餌付方部》記載飼養的方法,中卷《唐紅毛渡鳥集》介紹 105 種由外地輸入的鳥類,下卷《和鳥之部》則收錄 184 種日本本地鳥類。此外,島津重豪編寫了一部鳥名辭典《鳥名便覽》。此書的編撰曾經得到島津重豪近臣曾槃的協助。曾槃為中國人後裔,亦是本草及博物學者,在《鳥名便覽》出版以前,他曾對經書裡出現的鳥類進行考證研究。《鳥名便覽》的參考文獻中,即有曾槃所著的《占春齋禽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鳥名便覽》參考的唯一圖譜《百鳥譜》,是清人余省所繪,上有張廷玉、鄂爾泰之題詩。此圖譜當在雍正十一年 (1733) 六月至雍正十三年 (1736) 製作,而於乾隆初年透過赴日清人沈丙傳入。

  最末,高津教授提到的是鳥類異種交配的情形。在《薩摩鳥類圖卷》中出現「替」字的即表示為變異種,如「雉子 替」、「岩雀 替」等。另外,則是異種交配,如「雉子 山鳥掛合」。在薩摩藩中,通過異種交配珍鳥的情況,可見於佐野藩主堀田正敦 (1755-1832) 編著的《掘田禽譜》,著名的例子為鴨子和鴛鴦配種的白鴛鴦。

  高津教授報告完後,學者討論熱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哲嘉教授提問,當時全日本進行物產調查,薩摩藩內的情況為何。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沈玉慧提問,以琉球在中日物產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琉球如何因應日本的要求;而透過薩摩藩,江戶又是如何去認識琉球。另外,與會學者與高津教授亦論及日本博物學的淵源與類型,《質問本草》撰者吳繼志的真實性,薩摩藩關於中國知識來源的其他可能,如漂流民的案例等等諸多問題。高津教授一一回應,略作討論之後,本場精彩的演講也隨之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