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 (2010-2011)

photo
邱澎生 Peng-sheng Chiu
Current Position: History and Philology
Education: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Experience: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1996.8-2004.2),副研究員(2004.2-)
國立台灣大學兼任講師(1991.8-1992.7)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兼任助理教授(2001.8-2002.7)
Email: pengshan@asihp.net
Phone: 02-26523171

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與市場演化

我的博士論文針對蘇州「會館、公所、商會」等不同商人團體的組織演變與功能異同,由交易成本與制度變遷的研究角度,探討明清中國的社會與國家如何互動。1996年入所,則延續並拓展原先關心的制度經濟史課題。除蒐集並分析各類商業手冊與商會檔案外,也更密集研讀判牘、幕學、訟師秘本等明清法律文書以及幾種中央與地方司法檔案;以這些經濟與法律史料為基礎,我希望對明清中國商業法律與市場演化等相關問題,在議題上做更多層次的梳理,並對更多地域空間進行探究。

在延伸議題層次方面,我試著將法律的經濟分析與經濟人類學的一些關鍵課題,導入自己原即很有興趣的制度經濟史研究。在研讀史料過程中,我愈益感到需要同時由「經濟、法律、文化」三個場域探究明清中國的歷史變遷,並試圖超越過去較單純考慮「經濟與法律結構」影響經濟效率的研究視野,更多地去關注歷史上不同行動者所抱持的「利益觀念、商業倫理、正義感覺、知識體系、世界觀」等「文化與意義系統」方面議題。諸如明清部分官員在辯論經濟事務與審理商業案件時,如何逐步調整既有的「利益觀念、正義感覺」?以及許多「經商手冊、刑案匯覽、訟師秘本」文本如何建構有關「商學、法學」的知識體系?要之,探究「文化與意義系統」究係如何與其所鑲嵌的「經濟與法律結構」相互界定並彼此影響?是我目前探究明清歷史變遷的主要研究取徑。

在拓展研究地域空間方面,我由原本關心的蘇州、松江等江南城鎮,續往雲南、四川、江西等地做討論,希望有更多例證藉以檢驗十六世紀以後中國市場演化的歷程。現正撰寫一部以重慶「巴縣檔案」為關鍵史料的專書,探究十八、十九世紀法律規範與當地物質生活變遷相互作用的歷程。

總之,以明清中國史料為素材,我盼望能摸索出更能兼顧「文化與意義系統」以及「經濟與法律結構」的分析取徑,用以探究明清的商業法律與市場演化問題,進而寫出更富啟發性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