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2019 年會暨新秀論文發表會議」報導

 
召集人: 巫仁恕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時間: 2019 年 2 月 16 日(六)上午 10:00 至下午 5:00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撰寫人: 賴庭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2019 年會暨新秀論文發表會議」報導
 

報告人:莊郁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講 題:存史與失節:危素歷史評價探析
報告人:曹依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講 題:楊繼盛與「忠臣楊繼盛」之間:一個明代忠臣之再詮釋
報告人:劉斐(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講 題:晚明士商方用彬的禮物往來與商業經營
報告人:吳震坤(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講 題:溫體仁與崇禎時期的朝政
報告人:顏瑞均(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講 題:明代學田的管理模式
報告人:陳建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講 題:天津巡撫與明末海運濟遼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2019 年度的年會,邀請了諸多青年學者發表文章,講題分別為「存史與失節:危素歷史評價探析」、「楊繼盛與「忠臣楊繼盛」之間:一個明代忠臣之再詮釋」、「晚明士商方用彬的禮物往來與商業經營」、「明代學田的管理模式」、「天津巡撫與明末海運濟遼」。以下僅就各篇主旨略述其要。

  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莊郁麟以元末明初的人物危素 (1303-1372) 為題,探討元代遺臣危素在王朝鼎革之際如何自處,以及危素在史書記載及不同時代背景的形象轉變。危素一方面為清遺民劉聲木 (1878-1959) 筆下「失節」的警世人物,另一方面又成了陳寅恪筆下建設中國國史研究的「存史」榜樣。對於明代中葉至民初四百餘年的人們來說,危素的行為是申論基礎,他們觀看危素生前「被文字記錄」的行為,依當前處境、心態擷取所需部分,抒發己見,並形成眾多不同意義的「危素」,終而凝聚「存史」與「失節」的歷史評價。

  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曹依婷以活躍於明代中葉的楊繼盛 (1516-1555) 為題,探討楊繼盛的忠臣形象之形塑,並以楊繼盛《自書年譜》作為主要分析對象。「忠臣」是社會行動者的認可與積極投入之角色,楊繼盛的「忠臣」角色性質透過對自身受暴與死亡身體之細描與安排,而自證成天性之忠,以符合當時道德實踐論述之重點。研究方法上使用楊繼盛的《年譜》原稿,進行文本分析,此研究課題盼能展開「天性之忠」和「忠文化」相關探討,以豐富明代中後期士人生命史的研究。


 

  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劉斐由明代士人間禮物往來與商業經營,以人類學理論為基礎,探討禮物與商品之間的關係。研究方法上以明代文人的尺牘作為依據,以計量方式統計禮物類型,並指出以摺扇、書籍、食物為主,晚明萬曆年間的商業出版興盛,然書籍在士人間禮物反呈下降趨勢,而摺扇有上升的現象;摺扇有多種用途可以題詩、繪畫,因此成為一種禮物的大宗;士人餽贈食物作為唐代以來的傳統,明代亦延續其傳統,將自製的土產作為禮物;金錢方面,利瑪竇記載中國官場普遍餽贈金錢,這可以是上級贈給下級,也可以是下級贈給上級,但有別於行賄,隨著晚明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禮物以不同的樣貌與形式在士人的領域流通。

  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吳震坤以明末崇禎朝的溫體仁 (1573-1638) 為題,反思溫體仁的人物評價,並探究他在明末的政壇經歷與人際網絡。溫體仁出身名門,萬曆二十五年 (1597) 中舉,入翰林院,成為經筵日講講官,天啟二年 (1622) 曾上書彈劾錢謙益,溫體仁始被思宗注意到,因不喜結黨深獲信任。乙己之變時,北京被圍,溫體仁入閣,周延儒被其逼走,史書稱其工於心計、排擠異己。結論並指出溫體仁實有政治本領,晚明的政局敗壞實非一人之責。


 

  暨南大學歷史所博士顏瑞均以明代的學田為題,學田是提供學校的開支及救濟貧士之用,宋元時期的學田為學校主要經費來源,洪武年間歷經兩次變動,中斷了既有的學田發展,學校經費轉為稅糧(少數地方戶口食鹽鈔),而後又以徭役系統來支應。明代可稱有學糧而無學田,而明代中葉後出現的學田並非朝廷制度,而是地方官紳的投入;明中葉以降,全國生員的數量激增,全國廩膳生粗估約三萬餘名,官方針對儒學與生員的相關經費,在科舉上略為增加補助,其他部分則出現停滯,生員人數增加,各項開銷不斷上升。學田的出現,就是彌補這龐大的經費缺口,但學田發展是源於地方官紳推動,因此管理、徵收上沒有一套共通的制度,學田制度始朝向交互制衡,帳目資料逐漸開放,甚至刻石勒碑載入方志,讓學田資訊更為公開,不法分子較難染指。

  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陳建宏以明代的海運樞紐天津衛為題,遼東的戰略地位重要,天津巡撫的設立與萬曆朝鮮戰爭有關,衛所升格成巡撫,原先只是短期的設置,汪應蛟《海防奏疏》中指稱天津巡撫的職責為監督海上運糧,萬曆朝鮮戰爭結束後,由於巡撫是戰時臨時設置,故天津巡撫被撤廢,後金崛起後,天津巡撫一職又出現。天啟二年 (1622),天津巡撫主要負責海防與海運;瀋遼戰後,登萊海運停運,津遼海運獨力承擔海運遼東之重任。廣寧失陷後,明朝遼東領土僅剩寧錦及皮島,津遼海運遂分為關運與鮮運。天津巡撫的定位為軍事性質,京師的巡撫設有北直隸巡撫、順天巡撫、保定巡撫、山永巡撫、密雲巡撫等,天津巡撫自臨時性轉變成常駐性後勤司令,以支撐遼東軍需。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