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第八次讀書會紀要

 
講題: 雲林蒼潤:十四世紀江南道教山水敘事與藝術
主講人: 謝世維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主持人: 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時間: 2019 年 12 月 6 日(五)上午 10:00 至下午 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二樓會議室
撰寫人: 賴霈澄(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第八次讀書會紀要
 

  「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2019 年第八次讀書會,邀請政治大學謝世維教授以「雲林蒼潤:十四世紀江南道教山水敘事與藝術」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主持人廖肇亨教授表示謝教授於 2006 年曾在文哲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後來在道教研究中開創許多領域,包含洞天福地、與密教的融攝等。今日難得邀請到謝教授與在場學者談論與藝術相關的研究。

  謝教授首先表示,此研究有兩條脈絡,一是文字敘事,一是視覺語言;主要包含宋濂跟張宇初,關於前者,目前佛教方面研究較多、道教較少,後者則是外道內儒。講題中的「山水敘事」,指的是山水地景經過文本化、經典化建構,被抽離出自然,形成一種敘事結構。山水敘事會賦予空間特殊意義,山水被不同社群的觀遊、詮解、描述,形成人與景的共構文化空間,再經過傳布、累積,成為複雜豐富的文化載體,富含人文意涵,人與山水相互定義、賦予內涵,塑造出一套獨特的象徵意義系統,形成一個獨特的山水書寫與人文精神建構過程。

  山水在建構過程中常與歷史產生關聯,因此如何建構敘事成為研究重心。山水敘事往往建立在一種文化記憶之上,文化記憶被想像、創造、書寫,以至於凌駕了個人的山水經驗,成為一種文化意識。在已成形的「文化記憶」基礎上,新文化記憶不斷再被建構,增生層疊。有趣的是,謝教授表示當時山水的文化記憶建構經常與「仙境」、「福地」相連,如東晉湛方生〈廬山神仙詩敘〉:「常含瑕而貯氣,真可謂神明之區域,列真之苑囿矣。」又如唐代司馬承禎〈上清侍帝宸桐柏真人圖贊〉也描述天台山(又名桐柏栖山)為「山有洞府,號曰『金庭宮』,精暉伏晨,光照洞域,瓊台玉室……信謂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也。」隋代會稽嘉祥寺僧人吉藏寫給天台僧智顗的書信中,亦稱天台山為聖果福地。

  再看宋濂寫仙華山,將之描述為蓬萊仙境。其寫作模式先描述山形山勢宛如仙境,其次敘說在此修練過丹藥的人物,後再暗示該人物已屍解(如開棺視之,棺中只剩下物品)。宋濂雖在朝為官,但時常透露出隱逸之思。「予學老子之法者也……間披鶴氅衣,手執《黄庭經》一卷;翛然而凝坐,九衢十二陌之游塵,莫我之干也,寧非清邪!」這是他所嚮往的隱逸生活。宋濂的終極關懷包含了隱居山水與內丹修練。其風水地理的形勢描寫,連結歷史上的神仙傳說或高道人物,投射一種隱逸的思維。不過宋濂的儒士觀點亦時有顯現,如他一方面嚮往隱逸,另一面又批評當時的道士多汲汲營營於科儀。

  謝教授接著提到張宇初。這也是宋濂談論過的道教人物,說其「築室龍虎山中修鍊瓊丹,動静兩忘己而神聚氣凝、混含為一,至和坱圠、返乎太初。真人既獲覩内景之秘,因題其室曰:『了圜。』」張宇初是第四十三代張天師,往前追溯,前幾代張天師多有雅善文藝者,如第三十八代張天師張與材擅長畫龍,《漢天師世家》記載天師張與材「善畫竹與龍,其畫龍也,變化不測,了無粉本,求者鱗集,海內幾遍。」現美國大都會美術館存其《霖雨圖》。第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畫有《廬山圖》。明代朱謀垔《畫史會要》卷三提及「張嗣成號太玄,能畫龍,亦畫有《廬山圖》;張嗣德,號太一,畫墨竹禽鳥」。張嗣德是張嗣成的弟弟,也是第四十代天師。嗣德也擅長繪畫,世家稱「繪畫工墨竹、禽鳥」。張宇初也擅畫。《皇明書畫史》記載「張宇初能詩,工書翰,寫墨竹自成一家,亦精蘭蕙」。《畫史會要》記載張宇初畫有《秋林平遠圖》。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漢天師世家》載:「張宇清尤善作山水,傳世作品有《思親慕道圖》、《牧牛圖》。張宇初嘗畫《秋林平遠圖》,以詫之曰:『此圖殆不減吾弟丘壑也。』」相對於宋濂使用山水仙境,張宇初更頻繁使用洞天福地的意象,留意道教仙真行跡,如麻姑、王文清等,如〈建昌府武當行宮記〉:「旴為江右郡治之首稱,且多名山川,若麻姑之著於唐,王侍宸、丘河南之名于宋,皆他所莫倫儗,其亦仙真之奧區也歟。」到第四十五代張懋丞仍繼續保持這條道教藝術的傳統,其畫以寫意為主。在淮安王鎮墓出土的文物中,發現張懋丞《擷蘭圖》約作於 1430 年。謝教授補充,當時重建道觀後,往往會請宗教領袖(張宇初之流)或者文人領袖(宋濂等)來作畫題字,道士們愛作畫,也喜歡彼此贈畫。

  最末,謝教授總結,自十三世紀至十七世紀有所謂「道教藝術」的視覺敘事,以龍虎山為中心,涵蓋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區。另外,道士文人網絡也很值得注意,當時道士多與文人頻繁來往,文人會與道士相約,老了之後搬進道觀,一邊內外修煉、一邊一同作畫。傳統上學界認為繪畫與佛教禪宗關係比較明顯,但道教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