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與帝國隱喻:從天妃的「朝封」與「道封」談起

 
 
主講人: 張珣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與談人: 李豐楙 (政治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時間: 2019 年 11 月 25 日(一)上午 10:00 至 下午 12:00
相關連結: https://www.ioe.sinica.edu.tw/content/EventReg/content.aspx?&SiteID=530167135246736660&MenuID=530377762456441046&SSize=10&Fid=530167140052471255&View=1&MSID=1036740007665376766
地點: 民族所新館3樓2319會議室

      在帝制中國時期,朝封與道封互相協調,先後搭配,賦予一位神祇的政治合法性與宗教神聖性,二者相輔相成,是中國神祇的靈力與權威來源。而朝封與道封也使國家與道教互相證成,一方面,道教是國家政權合法性來源,另一方面,朝廷也是道教神聖權威的合法性來源。朝廷與道教共同完成人民對於帝國的想像與順從。其次,道教與地方宗教之間有競合關係,道教賦予地方宗教神聖性,而地方宗教賦予道教靈驗性。以往學界關注儒家倫理對於帝國制度的影響,自從人類學界先後提出「標準化」與「帝國隱喻」兩個概念之後,學界開始注意到民間信仰與帝國官僚制度之間的相互依賴功能,此處,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再細分,提出道教對於帝國意識形態的護持作用。

      明成祖時期朝封與道封,一陽一陰先後攜手合作完成對媽祖的封敕。亦即,除了帝國對於神鬼加以誥封或取締的治理,還需要道教對於地方宗教神鬼的馴服。本文企圖探討當代台灣不再有朝封與道封的機制之後,地方宗教的神祇是如何被治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