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儒學史研究與20世紀初的東亞

 
 
主講人: 姜智恩(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高教深耕「東亞文化傳統及其現代轉型」國際拔尖計畫
時間: 2018 年 10 月 31 日(三)上午 10:00 至 下午 12:00
相關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ategory/Nonprofit-Organization/%E6%9D%B1%E4%BA%9E%E6%96%87%E5%8C%96%E5%82%B3%E7%B5%B1%E5%8F%8A%E5%85%B6%E7%8F%BE%E4%BB%A3%E8%BD%89%E5%9E%8B-901014570098777/
地點: 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270112教室
會議報名網址: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MsLT3De1eNT2qAA5av6K-ZjI25fnCS_pDKG0CFB1mu6QPIQ/viewform?c=0&w=1

國立政治大學高教深耕「東亞文化傳統及其現代轉型」國際拔尖計畫
將於中華民國107年10月31日上午十點至十二點,
假本校綜合院館270112教室舉辦博士生培育計畫講座。

本次講座由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姜智恩助理教授擔任主講人,
主講題目為:「朝鮮儒學史研究與20世紀初的東亞」。

姜老師於考察韓國儒學史時,曾注意到20世紀前後東亞知識分子的處境,
認爲自朝鮮時代中期以後,關於思想史脈絡的相關討論,
應從20世紀前後東亞知識分子所背負的時代使命開始談起。
知識分子因背負時代使命,時代乃開始改變。

因此,韓國儒學史的考察也需從中、日、韓三國為主的東亞視野進行探討。
又朝鮮時代的儒學史因立足於以中國為中心的「天下觀」,
故需思索其在「天下」中的角色扮演而逐漸形成理想的自我。

換句話說,韓國儒學史在其形成過程中,因超越國境而成爲研究對象。
經過19世紀後半到二十世紀的日本殖民時代,韓國學界因受近代日本學術衝擊而設定其研究課題。
當時日本學者之所以積極研究中、韓歷史,蓋認為中韓即將成爲日本的統治對象,
中韓學界則一邊反駁,一邊學習其學説。

總之,韓國儒學史研究,因受到韓半島外部的強烈影響,
被迫以因應時局的形式進行反省與革新。

姜智恩,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東亞思想文化學博士,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為東亞儒學史、殖民時代東亞學術史,著有專書《朝鮮儒學史の再定位――十七世紀東アジアから考える》,
期刊論文〈朝鮮儒者中華認同的新解釋――「天下」與「國家」的整合分析〉、
〈20世紀初韓國儒者的時代認識〉等。

本次講座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10月27日截止,為維護活動品質,報名人數上限為25人,額滿為止。
歡迎學界新知舊雨,踴躍參加、共襄盛舉!詳情請見議程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