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委員

  • 王鴻泰 Hung-tai W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專長為明清城市文化史、明清小說與社會、明清社會文化史。著有專書《《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大文史叢刊之9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4 年),並有〈從經國濟民到聲色犬馬——二十年來臺灣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與臺灣史學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南投: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09 年)等論文篇章。

    詳細介紹
  • 李貞德 Jen-der Lee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李貞德1992 年獲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即進入史語所,其研究主要從性別角度探討中古的法律制度和醫療文化。前者以《公主之死》說明父系家族倫理在漢唐之間法制化的過程,其中階級、族群與性別折衝交涉的情況。後者則以《女人的中國醫療史》分析宋代之前婦科知識的形成,以及參與其中的女性健康照顧者。由此,亦曾試究醫書中的喜樂論述,一窺情緒的歷史。近年來藉參與整合型計畫之便,努力拓邊,將空間延伸至東亞,時間下探至近現代。臺灣史部分,曾介紹近代女性醫療傳道者,並初探七十年來女性司法人員的職涯發展及其社會意義。中國史部分,除考察二十世紀衛生教育中的性、生殖與性別課題外,也擬透過當歸此一號稱女人要藥的本草,其傳播與反饋,追蹤婦科醫療在東亞交流的軌跡。
    詳細介紹
  • 巫仁恕 Jen-Shu W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專長為明清社會經濟史、明清文化史和中國城市史。當前的個人研究計畫為:明清的廣告形式與消費文化。近期著作有《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北京:北京大學,2011 年)、《游道:明清旅遊文化》(台北:三民書局,2010 年)、《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7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林文凱 Wen-kai Lin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專長為臺灣社會經濟史、臺灣族群史、臺灣法律史、歷史社會學。近年研究關注清代到日治時代,近代國家對臺灣的統治理性之演變,進而比較思考東、西方在現代性演變上的路徑差異。近年學術著作有:〈清帝國在台灣的早期現代統治理性:對東、西方現代性演變的再思考〉,收入湯志傑編,《交互比較視野下的現代性:從台灣出發的反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社,2019)等專書、期刊論文。
     
    詳細介紹
  • 陳熙遠 Hsi-yuan Chen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回顧過去議題與取徑可概分為五端。一是「宗教」思潮與孔教運動:乃針對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宗教」的概念與爭議如何具體影響到近代中國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包括晚清保教運動、民初憲制的孔教國教案、以及蔓延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反孔與反宗教運動。 二是政權轉移與歷史書寫:我利用《清史稿》的編纂、刊行、遭禁以至擬議重修的過程,檢覈攸關定本《清史》的兩項關鍵課題——誰是「官方」?如何「記憶」?另外,我也曾利用現存兩岸各檔案館的皇帝遺詔,探討清代制頒遺詔的機制與沿革,並檢視歷朝遺詔的製作過程與書寫內容。 三是大小傳統與文化論述:我嘗以黃鶴樓為例證,探討這座在歷史洪流裡興毀無常的歷史名樓,如何成為一個不斷滋生本事、繁衍故實的文化地標,藉此反思文本傳統如何在不斷覆寫的過程中,既「重覆」又「掩覆」的再現特質。相較於菁英階層的文本,我同樣留意民間流行的市井「小道」,並以晚明定型的馬吊牌與晚清發展的馬將牌為例,論證市井小道如何滲透到士林大雅,而成為社會各階層的文化共相。 四是節慶文化與日常生活:傳統原出於日常的積漸層累;生活即是文化的實踐體現。而節慶無疑是各階層文化交會聚接之處,因此我擬針對節誕慶典與日常生活的相關課題,進行系統性的系列研究。希望藉此釐清國家威權與民間意志兩者暨依存又頡頏的關係,如何具體展現在日常生活之中。 五是國家權力與民間信仰:近年來由於涉獵明清檔案與方志稗史,關注視野逐漸延展到「信仰」(禮俗傳統與民間宗教)與「權力」(典章制度與法律規範)間的交會與交集,擬以「從壇祭到廟祀」為經緯,考察官方祀典落實到郡縣基層的發展,以及與民間信仰的交光互影。 上述五條研究理路看似分歧,然其脈絡實交疊相錯,如連掌之指,均環繞著文化傳統與禮教秩序如何隨著歷史內外在條件的變化,而面臨斷續、轉化或重整等課題。
    詳細介紹
  • 許雪姬 Hsueh-Chi Hsu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史。目前研究計畫有:十六至十八世紀有關臺灣古地圖、日治時期臺灣左翼人士與戰後政治案件的關聯——白色恐中的左翼人士及其思想、續修臺中縣志卷九(人物志),以及史料數位典藏。學術著作有《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 (臺中:臺灣省文獻會,2000 年)等。

    詳細介紹
  • 雷祥麟 Sean Hsiang-lin LEI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芝加哥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科學史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專長為傳統醫療與公共衛生史(近代中國與台灣)、科技史與身體史、科技與社會研究。曾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104 年度)、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第四屆)。著有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idic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等專書、學術期刊論文數十篇。
    詳細介紹
  • 黃冠閔 Huang Kuan-min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法國巴黎第四大學(Université Paris-IV, Paris-Sorbonne)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合聘教授。專長為德國觀念論、當代法國哲學、比較哲學。研究主軸可概括於「主體性」與「想像」兩個論題之上。如今的研究方向,是在想像的問題上延伸,在倫理意象上,研究倫理論述或實踐中意象與想像的作用,在一般性的層面上說,則是探究藝術與道德的關係。在同樣是想像的研究方向上,則以場所、地方為一個研究的關注焦點,探究人的場所經驗如何安排佈置想像機制,同時想像力又如何重新建構不同的場所論述。在此一主題下,身體、自然、居所、文化條件、價值要求等等交織在一起而以不同的角度重新被審視。著有《感通與迴盪:唐君毅哲學論探》(台北:聯經出版,2018)、Un autre souci de soi. Le sens de la subjectivité dans la philosophie chinoise antique (France: Editions Universitaires de Dijon. 2017年1月。)等專書、論文集,期刊論文。
    詳細介紹
  • 劉苑如 Liu, Yuan-ju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曾獲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人獎助、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出版補助。專長為中國敘事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化研究、宗教傳記與遊記。著有《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六朝宗教敘述的身體實踐與空間書寫》(台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等學術專書、論文集、期刊論文。
    詳細介紹
  • 蔡長林 Tsai, Chang-lin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專長為中國經學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春秋學。著有《論崔適與晚清今文學》(台北市:聖環圖書公司,2002年)等數篇學術期刊論文。
    詳細介紹
  • 賴毓芝 Lai Yu-chih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藝術史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視覺文化史、晚清中日交流、清宮研究、中歐圖像交流。近年來則以台北故宮的收藏為基礎,擴及清宮與歐洲互動的研究,主要著眼於十八世紀耶穌會教士所傳來歐洲博物學之興趣與知識如何改變了清宮傳統動植物圖譜與職貢圖等的圖像製作,及此龐大的各式圖像之收集與編纂與清朝之帝國建構的關係。著有《追索浙派》(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等數篇論文。
    詳細介紹
  • 王鴻泰 Hung-tai W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專長為明清城市文化史、明清小說與社會、明清社會文化史。著有專書《《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大文史叢刊之9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4 年),並有〈從經國濟民到聲色犬馬——二十年來臺灣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與臺灣史學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南投: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09 年)等論文篇章。

    詳細介紹
  • 呂妙芬 Miaw-fen L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所長、國立清華大學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思想文化史,特別是儒學傳統中的理學。主要個人研究計畫是:明清儒學庶民化與宗教化初探。近期研究成果有:《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叢書,聯經出版公司出版,2011 年)、《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李貞德 Jen-der Lee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李貞德1992 年獲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即進入史語所,其研究主要從性別角度探討中古的法律制度和醫療文化。前者以《公主之死》說明父系家族倫理在漢唐之間法制化的過程,其中階級、族群與性別折衝交涉的情況。後者則以《女人的中國醫療史》分析宋代之前婦科知識的形成,以及參與其中的女性健康照顧者。由此,亦曾試究醫書中的喜樂論述,一窺情緒的歷史。近年來藉參與整合型計畫之便,努力拓邊,將空間延伸至東亞,時間下探至近現代。臺灣史部分,曾介紹近代女性醫療傳道者,並初探七十年來女性司法人員的職涯發展及其社會意義。中國史部分,除考察二十世紀衛生教育中的性、生殖與性別課題外,也擬透過當歸此一號稱女人要藥的本草,其傳播與反饋,追蹤婦科醫療在東亞交流的軌跡。
    詳細介紹
  • 巫仁恕 Jen-Shu W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專長為明清社會經濟史、明清文化史和中國城市史。當前的個人研究計畫為:明清的廣告形式與消費文化。近期著作有《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北京:北京大學,2011 年)、《游道:明清旅遊文化》(台北:三民書局,2010 年)、《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7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林玉茹 Yu-ju Lin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制度與經濟史學會理事長。著作有專書四本、研究回顧專書一本、史料和口述歷史專書五本以及論文數十篇:《國策會社與殖民地邊區的改造: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2011(《台湾拓殖株式会社の東台湾経營:国策会社と植民地の改造》,森田明、朝元照雄譯,東京:汲古書屋,2012);《殖民地的邊區:東臺灣政治經濟的發展》,臺北:遠流,2007;《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臺灣史》,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2000;《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347頁,臺北:知書房,1996。又主編多本專書,如《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12;與Madeline Zelin主編Merchant Communities in Asia 1600-1980, London: Pickering & Chatto, 2015.
    詳細介紹
  • 胡曉真 Siao-chen Hu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領域為明清敘事文學、明清婦女文學與清末民初文學。透過對明清敘事文學的研究,核心關懷著明清文化中突出的個人意識與個人形象,近年來亦對清末民初城市文化與文學的蛻變進行考察。其學術專書有:《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 年)等著作。

    詳細介紹
  • 許雪姬 Hsueh-Chi Hsu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史。目前研究計畫有:十六至十八世紀有關臺灣古地圖、日治時期臺灣左翼人士與戰後政治案件的關聯——白色恐中的左翼人士及其思想、續修臺中縣志卷九(人物志),以及史料數位典藏。學術著作有《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 (臺中:臺灣省文獻會,2000 年)等。

    詳細介紹
  • 陳瑋芬 Wei-fen Chen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日本九州大學大學院中國哲學史研究所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專長領域為近代日本漢學,儒學概念史,東亞思想文化交流。近年研究關注於概念史的研究方面,以不同的概念詞彙了解近代中日的知識轉型及留洋者的認同等面向,進而思考以漢字文化為主的中日兩國如何面對西學東漸的轉換。學術著作有《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陳熙遠 Hsi-yuan Chen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回顧過去議題與取徑可概分為五端。一是「宗教」思潮與孔教運動:乃針對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宗教」的概念與爭議如何具體影響到近代中國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包括晚清保教運動、民初憲制的孔教國教案、以及蔓延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反孔與反宗教運動。 二是政權轉移與歷史書寫:我利用《清史稿》的編纂、刊行、遭禁以至擬議重修的過程,檢覈攸關定本《清史》的兩項關鍵課題——誰是「官方」?如何「記憶」?另外,我也曾利用現存兩岸各檔案館的皇帝遺詔,探討清代制頒遺詔的機制與沿革,並檢視歷朝遺詔的製作過程與書寫內容。 三是大小傳統與文化論述:我嘗以黃鶴樓為例證,探討這座在歷史洪流裡興毀無常的歷史名樓,如何成為一個不斷滋生本事、繁衍故實的文化地標,藉此反思文本傳統如何在不斷覆寫的過程中,既「重覆」又「掩覆」的再現特質。相較於菁英階層的文本,我同樣留意民間流行的市井「小道」,並以晚明定型的馬吊牌與晚清發展的馬將牌為例,論證市井小道如何滲透到士林大雅,而成為社會各階層的文化共相。 四是節慶文化與日常生活:傳統原出於日常的積漸層累;生活即是文化的實踐體現。而節慶無疑是各階層文化交會聚接之處,因此我擬針對節誕慶典與日常生活的相關課題,進行系統性的系列研究。希望藉此釐清國家威權與民間意志兩者暨依存又頡頏的關係,如何具體展現在日常生活之中。 五是國家權力與民間信仰:近年來由於涉獵明清檔案與方志稗史,關注視野逐漸延展到「信仰」(禮俗傳統與民間宗教)與「權力」(典章制度與法律規範)間的交會與交集,擬以「從壇祭到廟祀」為經緯,考察官方祀典落實到郡縣基層的發展,以及與民間信仰的交光互影。 上述五條研究理路看似分歧,然其脈絡實交疊相錯,如連掌之指,均環繞著文化傳統與禮教秩序如何隨著歷史內外在條件的變化,而面臨斷續、轉化或重整等課題。
    詳細介紹
  • 廖肇亨 Chao-heng Liao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專長領域為近世東亞佛教文化史、東亞文化交流史、禪學史、古典文學理論史。學術著作有《中邊‧詩禪‧夢戲:明清禪林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臺北市:允晨出版社,2008 年)、《忠義菩提:晚明清初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探析》(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賴惠敏 Hui-min Lai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清史。當前的個人研究計畫為:中西檔案讀書會。著作有《清代的皇權與世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但問旗民:清代法律與社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7 年)、《天潢貴胄: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81),1997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林文凱 Wen-kai Lin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專長為臺灣社會經濟史、臺灣族群史、臺灣法律史、歷史社會學。近年研究關注清代到日治時代,近代國家對臺灣的統治理性之演變,進而比較思考東、西方在現代性演變上的路徑差異。近年學術著作有:〈清帝國在台灣的早期現代統治理性:對東、西方現代性演變的再思考〉,收入湯志傑編,《交互比較視野下的現代性:從台灣出發的反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社,2019)等專書、期刊論文。
     
    詳細介紹
  • 巫仁恕 Jen-Shu W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專長為明清社會經濟史、明清文化史和中國城市史。當前的個人研究計畫為:明清的廣告形式與消費文化。近期著作有《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北京:北京大學,2011 年)、《游道:明清旅遊文化》(台北:三民書局,2010 年)、《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7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呂妙芬 Miaw-fen L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所長、國立清華大學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思想文化史,特別是儒學傳統中的理學。主要個人研究計畫是:明清儒學庶民化與宗教化初探。近期研究成果有:《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叢書,聯經出版公司出版,2011 年)、《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廖肇亨 Chao-heng Liao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專長領域為近世東亞佛教文化史、東亞文化交流史、禪學史、古典文學理論史。學術著作有《中邊‧詩禪‧夢戲:明清禪林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臺北市:允晨出版社,2008 年)、《忠義菩提:晚明清初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探析》(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陳瑋芬 Wei-fen Chen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日本九州大學大學院中國哲學史研究所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專長領域為近代日本漢學,儒學概念史,東亞思想文化交流。近年研究關注於概念史的研究方面,以不同的概念詞彙了解近代中日的知識轉型及留洋者的認同等面向,進而思考以漢字文化為主的中日兩國如何面對西學東漸的轉換。學術著作有《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胡曉真 Siao-chen Hu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領域為明清敘事文學、明清婦女文學與清末民初文學。透過對明清敘事文學的研究,核心關懷著明清文化中突出的個人意識與個人形象,近年來亦對清末民初城市文化與文學的蛻變進行考察。其學術專書有:《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 年)等著作。

    詳細介紹
  • 詹素娟 Su-chuan Chan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族群史、區域研究、史學理論。目前以臺北凱達格蘭族、宜蘭與花東的噶瑪蘭族,蘇花地域的平埔族與山地原住民族群關係等為研究重心。學術著作有與潘英海合編:《平埔群族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年)、與張素玢合著:《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與劉益昌合著:《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臺北:北市文獻會,1999 年),等。

    詳細介紹
  • 王明珂 Ming-ke Wang
    近十多年來,我一直從事結合歷史學與人類學的華夏邊緣研究,我的學術與現實關懷表現在四本專著上。在《華夏邊緣》(1997) 一書中,我說明公元前2500年以來華北的氣候與人類生態變化,如何導致華夏邊緣與華夏認同的形成,以及華夏邊緣人群如何接受某些歷史記憶以成為華夏,或在近代中國國族建構中成為少數民族。在《羌在漢藏之間》(2003) 一書裡,我探討「羌人」如何在歷史發展中成為漢、藏的雙重邊緣,在近代中國國族建構中他們又成為漢、藏與西南民族間的黏著劑。另外,我指出流傳於羌、藏族中的「弟兄祖先故事」是一種特殊歷史心性下產生的「歷史」。基於此,在2006年出版的《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中,我重新詮釋文獻與口述資料中各種英雄祖先歷史(另一種歷史心性產物)與弟兄祖先故事,以說明華夏的擴張以及華夏邊緣人群的認同變化。《游牧者的抉擇》(2008) 一書,是以人類學游牧社會研究成果來探索早期(漢代)中國北方三種游牧部族(西羌、匈奴與鮮卑)與華夏帝國間的互動,及其在人類生態上的意義。
    詳細介紹
  • 許雪姬 Hsueh-Chi Hsu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史。目前研究計畫有:十六至十八世紀有關臺灣古地圖、日治時期臺灣左翼人士與戰後政治案件的關聯——白色恐中的左翼人士及其思想、續修臺中縣志卷九(人物志),以及史料數位典藏。學術著作有《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 (臺中:臺灣省文獻會,2000 年)等。

    詳細介紹
  • 陳熙遠 Hsi-yuan Chen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回顧過去議題與取徑可概分為五端。一是「宗教」思潮與孔教運動:乃針對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宗教」的概念與爭議如何具體影響到近代中國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包括晚清保教運動、民初憲制的孔教國教案、以及蔓延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反孔與反宗教運動。 二是政權轉移與歷史書寫:我利用《清史稿》的編纂、刊行、遭禁以至擬議重修的過程,檢覈攸關定本《清史》的兩項關鍵課題——誰是「官方」?如何「記憶」?另外,我也曾利用現存兩岸各檔案館的皇帝遺詔,探討清代制頒遺詔的機制與沿革,並檢視歷朝遺詔的製作過程與書寫內容。 三是大小傳統與文化論述:我嘗以黃鶴樓為例證,探討這座在歷史洪流裡興毀無常的歷史名樓,如何成為一個不斷滋生本事、繁衍故實的文化地標,藉此反思文本傳統如何在不斷覆寫的過程中,既「重覆」又「掩覆」的再現特質。相較於菁英階層的文本,我同樣留意民間流行的市井「小道」,並以晚明定型的馬吊牌與晚清發展的馬將牌為例,論證市井小道如何滲透到士林大雅,而成為社會各階層的文化共相。 四是節慶文化與日常生活:傳統原出於日常的積漸層累;生活即是文化的實踐體現。而節慶無疑是各階層文化交會聚接之處,因此我擬針對節誕慶典與日常生活的相關課題,進行系統性的系列研究。希望藉此釐清國家威權與民間意志兩者暨依存又頡頏的關係,如何具體展現在日常生活之中。 五是國家權力與民間信仰:近年來由於涉獵明清檔案與方志稗史,關注視野逐漸延展到「信仰」(禮俗傳統與民間宗教)與「權力」(典章制度與法律規範)間的交會與交集,擬以「從壇祭到廟祀」為經緯,考察官方祀典落實到郡縣基層的發展,以及與民間信仰的交光互影。 上述五條研究理路看似分歧,然其脈絡實交疊相錯,如連掌之指,均環繞著文化傳統與禮教秩序如何隨著歷史內外在條件的變化,而面臨斷續、轉化或重整等課題。
    詳細介紹
  • 李仁淵 Ren-yuan Li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清思想史、社會史。其學術專書有:《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 年)。
     
    詳細介紹
  • 劉序楓 Shiuh-Feng Liu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九州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國海洋發展史、中日關係史、東亞海域國際交流史。其學術專書有:《清代檔案中的海難史料目錄─涉外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4 年)。
     
    詳細介紹
  • 王鴻泰 Hung-tai W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專長為明清城市文化史、明清小說與社會、明清社會文化史。著有專書《《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大文史叢刊之9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4 年),並有〈從經國濟民到聲色犬馬——二十年來臺灣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與臺灣史學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南投: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09 年)等論文篇章。

    詳細介紹
  • 呂妙芬 Miaw-fen L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所長、國立清華大學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思想文化史,特別是儒學傳統中的理學。主要個人研究計畫是:明清儒學庶民化與宗教化初探。近期研究成果有:《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叢書,聯經出版公司出版,2011 年)、《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邱仲麟 Chung-lin Chiu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專長領域為明清社會史、醫療史。個人研究主軸為針對明代軍民在境外砍伐林木與墾殖等活動續加追索,並欲加以考察明代邊關上的撫賞制度、馬市貿易。學術著作有《獨裁良張居正》(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89 年),並有與安介生合編《邊界、邊地與邊民──明清時期北方邊塞地區部族分布與地理生態基礎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9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胡曉真 Siao-chen Hu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領域為明清敘事文學、明清婦女文學與清末民初文學。透過對明清敘事文學的研究,核心關懷著明清文化中突出的個人意識與個人形象,近年來亦對清末民初城市文化與文學的蛻變進行考察。其學術專書有:《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 年)等著作。

    詳細介紹
  • 詹素娟 Su-chuan Chan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族群史、區域研究、史學理論。目前以臺北凱達格蘭族、宜蘭與花東的噶瑪蘭族,蘇花地域的平埔族與山地原住民族群關係等為研究重心。學術著作有與潘英海合編:《平埔群族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年)、與張素玢合著:《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與劉益昌合著:《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臺北:北市文獻會,1999 年),等。

    詳細介紹
  • 許雪姬 Hsueh-Chi Hsu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史。目前研究計畫有:十六至十八世紀有關臺灣古地圖、日治時期臺灣左翼人士與戰後政治案件的關聯——白色恐中的左翼人士及其思想、續修臺中縣志卷九(人物志),以及史料數位典藏。學術著作有《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 (臺中:臺灣省文獻會,2000 年)等。

    詳細介紹
  • 廖肇亨 Chao-heng Liao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專長領域為近世東亞佛教文化史、東亞文化交流史、禪學史、古典文學理論史。學術著作有《中邊‧詩禪‧夢戲:明清禪林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臺北市:允晨出版社,2008 年)、《忠義菩提:晚明清初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探析》(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陳瑋芬 Wei-fen Chen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日本九州大學大學院中國哲學史研究所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專長領域為近代日本漢學,儒學概念史,東亞思想文化交流。近年研究關注於概念史的研究方面,以不同的概念詞彙了解近代中日的知識轉型及留洋者的認同等面向,進而思考以漢字文化為主的中日兩國如何面對西學東漸的轉換。學術著作有《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巫仁恕 Jen-Shu W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專長為明清社會經濟史、明清文化史和中國城市史。當前的個人研究計畫為:明清的廣告形式與消費文化。近期著作有《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北京:北京大學,2011 年)、《游道:明清旅遊文化》(台北:三民書局,2010 年)、《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7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賴惠敏 Hui-min Lai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清史。當前的個人研究計畫為:中西檔案讀書會。著作有《清代的皇權與世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但問旗民:清代法律與社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7 年)、《天潢貴胄: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81),1997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王明珂 Ming-ke Wang
    近十多年來,我一直從事結合歷史學與人類學的華夏邊緣研究,我的學術與現實關懷表現在四本專著上。在《華夏邊緣》(1997) 一書中,我說明公元前2500年以來華北的氣候與人類生態變化,如何導致華夏邊緣與華夏認同的形成,以及華夏邊緣人群如何接受某些歷史記憶以成為華夏,或在近代中國國族建構中成為少數民族。在《羌在漢藏之間》(2003) 一書裡,我探討「羌人」如何在歷史發展中成為漢、藏的雙重邊緣,在近代中國國族建構中他們又成為漢、藏與西南民族間的黏著劑。另外,我指出流傳於羌、藏族中的「弟兄祖先故事」是一種特殊歷史心性下產生的「歷史」。基於此,在2006年出版的《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中,我重新詮釋文獻與口述資料中各種英雄祖先歷史(另一種歷史心性產物)與弟兄祖先故事,以說明華夏的擴張以及華夏邊緣人群的認同變化。《游牧者的抉擇》(2008) 一書,是以人類學游牧社會研究成果來探索早期(漢代)中國北方三種游牧部族(西羌、匈奴與鮮卑)與華夏帝國間的互動,及其在人類生態上的意義。
    詳細介紹
  • 王鴻泰 Hung-tai W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專長為明清城市文化史、明清小說與社會、明清社會文化史。著有專書《《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大文史叢刊之9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4 年),並有〈從經國濟民到聲色犬馬——二十年來臺灣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與臺灣史學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南投: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09 年)等論文篇章。

    詳細介紹
  • 呂妙芬 Miaw-fen L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所長、國立清華大學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思想文化史,特別是儒學傳統中的理學。主要個人研究計畫是:明清儒學庶民化與宗教化初探。近期研究成果有:《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叢書,聯經出版公司出版,2011 年)、《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林月惠 Yue-hui Lin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我的研究工作始於宋明理學研究,近年來開始拓展到韓國儒學研究。事實上,我對宋明理 XE "理" 學的研究,集中於明代理學,始於陽明學,繼之以陽明後學;進入中國文哲研究所後,再以劉蕺山 XE "劉蕺山(宗周)" 思想為研究重點。陽明學、陽明後學、劉蕺山思想三者是我研究宋明理學的三部曲,其間有歷史與義理 XE "義理" 的相承關係,反映出明代儒學發展與轉變的主要脈絡。

    詳細介紹
  • 邱仲麟 Chung-lin Chiu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專長領域為明清社會史、醫療史。個人研究主軸為針對明代軍民在境外砍伐林木與墾殖等活動續加追索,並欲加以考察明代邊關上的撫賞制度、馬市貿易。學術著作有《獨裁良張居正》(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89 年),並有與安介生合編《邊界、邊地與邊民──明清時期北方邊塞地區部族分布與地理生態基礎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9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胡曉真 Siao-chen Hu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領域為明清敘事文學、明清婦女文學與清末民初文學。透過對明清敘事文學的研究,核心關懷著明清文化中突出的個人意識與個人形象,近年來亦對清末民初城市文化與文學的蛻變進行考察。其學術專書有:《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 年)等著作。

    詳細介紹
  • 黃克武 Ko-wu Huang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美國史丹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相信近代思想史與文化史的研究都不是象牙塔內之裝飾品,而是對當前處境與未來發展有相當深刻的啟發性意義。個人研究計畫為:蔣介石對中國現代國家的建構 (1928-1949) ——蔣介石的倫理觀念與實踐。主編之專書有《遷臺初期的蔣中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1 年)等,學術專著有《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等。

    詳細介紹
  • 黃進興 Chin-shing Hu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專長為近世思想史、宗教文化史、史學理論。近十年研究聚焦在宗教文化史與史學理論兩個項目。未來研究的議題則是:從理學到倫理學,旨在探索世紀之際中國道德意識的轉化。近期著作有《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臺北:三民書局,2006 年;北京:三聯書店,2008 年)、《聖賢與聖徒》(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北京:北京大學,2005 年)及 Philosophy, Philology, and Politic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等。

    詳細介紹
  • 詹素娟 Su-chuan Chan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族群史、區域研究、史學理論。目前以臺北凱達格蘭族、宜蘭與花東的噶瑪蘭族,蘇花地域的平埔族與山地原住民族群關係等為研究重心。學術著作有與潘英海合編:《平埔群族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年)、與張素玢合著:《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與劉益昌合著:《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臺北:北市文獻會,1999 年),等。

    詳細介紹
  • 劉瓊云 Chiung-yun Liu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長領域為明清文學、神魔小說、西遊故事。其文學研究之最深意義乃在於對人之生存處境的關懷與省思。著有〈聖教與戲言:論世本《西遊記》中意義的遊戲〉(2010)、〈人、天、魔:《女仙外史》中的歷史缺憾與「她」界想像〉(2011) 等論文篇章。譯有《女性讀者眼中的《鏡花緣》》Jinghua yuan through Its Women Readers’ Eyes (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09 年)。

    詳細介紹
  • 賴惠敏 Hui-min Lai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清史。當前的個人研究計畫為:中西檔案讀書會。著作有《清代的皇權與世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但問旗民:清代法律與社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7 年)、《天潢貴胄: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81),1997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謝國興 Kuo-hsing Hsieh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近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近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史、臺灣社會經濟與文化史。著有專書 《臺南幫——ある臺灣土著企業グループの興隆》(東京:財團法人交流協會,2005 年)、《陳逢源:亦儒亦商亦風流 (1893-1982)》(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02 年)、《府城紳士:辛文炳和他的志業,1912-1999》(臺北:南天書局,2000 年),主編專書《改革與改造:冷戰初期兩岸的糧食、土地與工商業變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年),《邊區歷史與主體性形塑》,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2013年)等。近年發表明清史相關研究包括〈台灣田都元帥信仰與宋江陣儀式傳統〉,《民俗曲藝》(2012)、〈失節事小 餓死事大:閩台族譜所見婦女守節問題〉,《閩台文化研究》(2013)等。

    詳細介紹
  • 王鴻泰 Hung-tai W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專長為明清城市文化史、明清小說與社會、明清社會文化史。著有專書《《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大文史叢刊之9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4 年),並有〈從經國濟民到聲色犬馬——二十年來臺灣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與臺灣史學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南投: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09 年)等論文篇章。

    詳細介紹
  • 巫仁恕 Jen-Shu W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專長為明清社會經濟史、明清文化史和中國城市史。當前的個人研究計畫為:明清的廣告形式與消費文化。近期著作有《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北京:北京大學,2011 年)、《游道:明清旅遊文化》(台北:三民書局,2010 年)、《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7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呂妙芬 Miaw-fen Lu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所長、國立清華大學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思想文化史,特別是儒學傳統中的理學。主要個人研究計畫是:明清儒學庶民化與宗教化初探。近期研究成果有:《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叢書,聯經出版公司出版,2011 年)、《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邱仲麟 Chung-lin Chiu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專長領域為明清社會史、醫療史。個人研究主軸為針對明代軍民在境外砍伐林木與墾殖等活動續加追索,並欲加以考察明代邊關上的撫賞制度、馬市貿易。學術著作有《獨裁良張居正》(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89 年),並有與安介生合編《邊界、邊地與邊民──明清時期北方邊塞地區部族分布與地理生態基礎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9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胡曉真 Siao-chen Hu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領域為明清敘事文學、明清婦女文學與清末民初文學。透過對明清敘事文學的研究,核心關懷著明清文化中突出的個人意識與個人形象,近年來亦對清末民初城市文化與文學的蛻變進行考察。其學術專書有:《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 年)等著作。

    詳細介紹
  • 黃克武 Ko-wu Huang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美國史丹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相信近代思想史與文化史的研究都不是象牙塔內之裝飾品,而是對當前處境與未來發展有相當深刻的啟發性意義。個人研究計畫為:蔣介石對中國現代國家的建構 (1928-1949) ——蔣介石的倫理觀念與實踐。主編之專書有《遷臺初期的蔣中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1 年)等,學術專著有《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等。

    詳細介紹
  • 黃進興 Chin-shing Hu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專長為近世思想史、宗教文化史、史學理論。近十年研究聚焦在宗教文化史與史學理論兩個項目。未來研究的議題則是:從理學到倫理學,旨在探索世紀之際中國道德意識的轉化。近期著作有《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臺北:三民書局,2006 年;北京:三聯書店,2008 年)、《聖賢與聖徒》(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北京:北京大學,2005 年)及 Philosophy, Philology, and Politic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等。

    詳細介紹
  • 詹素娟 Su-chuan Chan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族群史、區域研究、史學理論。目前以臺北凱達格蘭族、宜蘭與花東的噶瑪蘭族,蘇花地域的平埔族與山地原住民族群關係等為研究重心。學術著作有與潘英海合編:《平埔群族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年)、與張素玢合著:《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與劉益昌合著:《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臺北:北市文獻會,1999 年),等。

    詳細介紹
  • 劉瓊云 Chiung-yun Liu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長領域為明清文學、神魔小說、西遊故事。其文學研究之最深意義乃在於對人之生存處境的關懷與省思。著有〈聖教與戲言:論世本《西遊記》中意義的遊戲〉(2010)、〈人、天、魔:《女仙外史》中的歷史缺憾與「她」界想像〉(2011) 等論文篇章。譯有《女性讀者眼中的《鏡花緣》》Jinghua yuan through Its Women Readers’ Eyes (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09 年)。

    詳細介紹
  • 謝國興 Kuo-hsing Hsieh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近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近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史、臺灣社會經濟與文化史。著有專書 《臺南幫——ある臺灣土著企業グループの興隆》(東京:財團法人交流協會,2005 年)、《陳逢源:亦儒亦商亦風流 (1893-1982)》(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02 年)、《府城紳士:辛文炳和他的志業,1912-1999》(臺北:南天書局,2000 年),主編專書《改革與改造:冷戰初期兩岸的糧食、土地與工商業變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年),《邊區歷史與主體性形塑》,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2013年)等。近年發表明清史相關研究包括〈台灣田都元帥信仰與宋江陣儀式傳統〉,《民俗曲藝》(2012)、〈失節事小 餓死事大:閩台族譜所見婦女守節問題〉,《閩台文化研究》(2013)等。

    詳細介紹
  • 嚴志雄 Lawrence C. H. Yim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合聘副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合聘副教授。專長領域為明清文學、錢謙益詩文、文學理論等。學術特色為將東西方的學術傳統內化至己身的研究素質結構中,理論思辯與文本細讀並重。著有專書 The Poet-historian Qian Qianyi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9);學術論文〈陶家形影神:錢謙益的自畫像、反傳記行動與自我聲音〉(2007)、“Loyalism, Exile, Poetry: Revisiting the Monk Hanke” (2006)、“Political Exile and the Chan Buddhist Master: A Lingnan Monk in Manchuria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2005) 等。

    詳細介紹
  • 王汎森 Fan-sen Wang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特聘研究員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專長為中國明清到近代的思想、學術、文化史。近期著作有《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 》(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等。

    詳細介紹
  • 邱澎生 Peng-sheng Chiu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明清中國經濟與法律領域的長期演變,諸如商人、士人與官員對財富分配、契約執行乃至於涉及「公利 / 私利」等經濟事務的價值心態,以及官員、幕友與訟師如何建構法學知識。探究這些「價值心態」與「知識結構」如何與當時中國的經濟與法律制度交互影響並且彼此界定?是其主要的研究關懷。學術著作有《當法律遇上經濟: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 年)、《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90 年)、(與陳熙遠合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年)等。

    詳細介紹
  • 陳永發 Yung-fa Chen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美國史丹佛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專長領域為中國共產黨史。目前進行之研究計畫:二十世紀動盪政局下的福建上杭傅姓宗族。著有專書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從革命奪權到告別革命》(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年)、《延安的陰影》(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年)及 Making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 1937-1945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等。

    詳細介紹
  • 許雪姬 Hsueh-Chi Hsu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史。目前研究計畫有:十六至十八世紀有關臺灣古地圖、日治時期臺灣左翼人士與戰後政治案件的關聯——白色恐中的左翼人士及其思想、續修臺中縣志卷九(人物志),以及史料數位典藏。學術著作有《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 (臺中:臺灣省文獻會,2000 年)等。

    詳細介紹
  • 黃克武 Ko-wu Huang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美國史丹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相信近代思想史與文化史的研究都不是象牙塔內之裝飾品,而是對當前處境與未來發展有相當深刻的啟發性意義。個人研究計畫為:蔣介石對中國現代國家的建構 (1928-1949) ——蔣介石的倫理觀念與實踐。主編之專書有《遷臺初期的蔣中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1 年)等,學術專著有《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等。

    詳細介紹
  • 黃進興 Chin-shing Hu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專長為近世思想史、宗教文化史、史學理論。近十年研究聚焦在宗教文化史與史學理論兩個項目。未來研究的議題則是:從理學到倫理學,旨在探索世紀之際中國道德意識的轉化。近期著作有《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臺北:三民書局,2006 年;北京:三聯書店,2008 年)、《聖賢與聖徒》(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北京:北京大學,2005 年)及 Philosophy, Philology, and Politic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等。

    詳細介紹
  • 詹素娟 Su-chuan Chan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族群史、區域研究、史學理論。目前以臺北凱達格蘭族、宜蘭與花東的噶瑪蘭族,蘇花地域的平埔族與山地原住民族群關係等為研究重心。學術著作有與潘英海合編:《平埔群族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年)、與張素玢合著:《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 年)、與劉益昌合著:《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臺北:北市文獻會,1999 年),等。

    詳細介紹
  • 劉錚雲 Cheng-yun Liu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專長為中國明清社會史。著有學術論文〈鄉地保甲與州縣科派─清代的基層社會治理〉(2009)、〈尋找大清「精微批文」〉(2007) 及〈城鄉的過客——檔案中所見的清代商販〉(2005) 等。

    詳細介紹
  • 賴惠敏 Hui-min Lai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清史。當前的個人研究計畫為:中西檔案讀書會。著作有《清代的皇權與世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但問旗民:清代法律與社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7 年)、《天潢貴胄: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81),1997 年)等書。

    詳細介紹
  • 鍾彩鈞 Tsai-chun Chung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遠東系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研究專長為宋明理學。學術專著有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of Heaven and of Man in the Philosophy of Chu Hsi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3 年)等;近期論文〈謝上蔡、李延平與朱子早年思想〉(2007)、〈來知德哲學思想研究〉(2004) 等;並與楊晉龍合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的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 年)等。

    詳細介紹
  • 嚴志雄 Lawrence C. H. Yim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合聘副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合聘副教授。專長領域為明清文學、錢謙益詩文、文學理論等。學術特色為將東西方的學術傳統內化至己身的研究素質結構中,理論思辯與文本細讀並重。著有專書 The Poet-historian Qian Qianyi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9);學術論文〈陶家形影神:錢謙益的自畫像、反傳記行動與自我聲音〉(2007)、“Loyalism, Exile, Poetry: Revisiting the Monk Hanke” (2006)、“Political Exile and the Chan Buddhist Master: A Lingnan Monk in Manchuria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2005) 等。

    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