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秀明教授演講「湘軍對湖北、江西的經營和其支持者、反對者——兼談太平天國時期地方武裝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紀要

 
講題: 湘軍對湖北、江西的經營和其支持者、反對者——兼談太平天國時期地方武裝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
主講人: 菊池秀明教授(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
主持人: 巫仁恕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時間: 2016 年 3 月 21 日(一)下午 3:00 至 5: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大樓 1217 會議室
撰寫人: 葉毅均(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菊池秀明教授演講「湘軍對湖北、江西的經營和其支持者、反對者——兼談太平天國時期地方武裝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紀要
 

  菊池秀明教授本次演講以湘軍為主題,從地域研究的角度出發,觀察湘軍與其敵對的太平軍等地方武裝在長江中游的拉鋸戰況,以見兩者對地域社會的不同影響,乃至從雙方地域經營之差別來觀其成敗。菊池教授所提出的主要問題是,當 1854 年到 1855 年,湘軍向湖北和江西進軍之時,誰是湘軍的支持者?誰又是他們的反對者?他指出,有時反對者不僅僅是太平天國,還包含了清朝內部的其他各種力量。

  就湖北而言,太平天國的英王陳玉成經營湖北德安,設置鄉官徵稅、徵兵。但由於他們「勒索居民錢米、擄掠各鄉」,失去了地方民眾的支持,而被迫參軍的人又響應原本效忠清廷的壯勇,向清軍投降,太平軍最終不免失敗。菊池教授並附帶論及與陳玉成同為廣西藤縣人的忠王李秀成,探討兩者行事作風之差異,展現他到兩人家鄉藤縣大黎西岸村實地考察、訪問耆老的成果。相較之下,湘軍胡林翼之經營湖北,由於得到曾國藩幕僚王家璧(湖北武昌縣人)的幫助,推出〈武昌縣公議團練章程〉,以「族團」的方式,亦即「合族立一戶長,各房立一房長。族團仍統於鄉團,而皆受節制於印官」,「現以鄉團為經,族團為緯」,成功動員地方政府與科舉精英,使得地方精英在政府的支持下重建秩序,掌握宗族等底層社會自衛行動的領導權。王家璧與胡林翼談判約定,「如有散兵游勇及地方土匪經紳士獲送行營者,必立行正法,決不姑息」,因此他所提倡的團練使地方宗族取得維持治安、揭發清兵暴行的權限,又能要求投降的太平軍士兵「如再附賊,責令族鄰交出該犯家小治罪」,有權懲處投向太平軍的人。此外,團練還擔任督率民勇、維修堤防的任務,代替地方政府的行政權。

  以江西而論,曾國藩經營江西卻揭發巡撫陳啟邁「劣跡較多,恐誤大局」,「多方掣肘,動以不肯給餉為詞」。菊池教授認為其指控不實,而其中緣由大可追究,起因是與萬載縣舉人彭壽頤有關的六區團練事件。1854 年當太平軍過境之後,彭壽頤提議建立整個六區的統一團練,其他精英則「稟請各村分辦團練」,彭氏卻依然「堅欲合團,紛紛滋訟」,陳啟邁因此認為他「非安分之徒」,不准彭氏參與團練之事。後來彭壽頤提出《萬載縣六區團練新編》,狀告富豪彭賢珪父子「餽賊阻團」,勾結其他精英反對「合團」。

  菊池教授透過《新編》一書分析其中矛盾所在。原來彭賢珪等其他精英認為,太平天國的軍隊到來時,應該要「奉迎恭謹,足保無虞」,如果「紛紛團練」則是「自取滅亡」。也就是向太平軍進貢,地方才得以安寧,辦團練反倒會招致災禍。這是當時南昌士人相當普遍的反應。1855 年曾國藩開始經營江西,彭壽頤就到軍前求援。曾國藩相當欣賞彭壽頤的主張,讚揚他是「江右人傑」,希望讓他領兵帶勇。不過陳啟邁不但不同意,還將私自投奔湘軍的彭壽頤加以關押,曾國藩因此告上朝廷,要求將陳啟邁予以革職。其實彭壽頤並非當地有力的地方精英,他主張「團練之事,分之各姓,不如合之一區」,否定以宗族為基礎的「分團」,是以「合團」爭取在地方社會上的發言權。菊池教授認為,相較於王家璧的〈章程〉,彭壽頤的《新編》「缺乏柔軟性」,結果導致地方精英和地方政府的反感。由此看來,曾國藩在江西的經營,並非基於以社會穩定為第一義的舊支配勢力,而是基於活動能力較強的一群新精英。這些新興的地方精英在曾國藩的指導下,希望通過辦理團練建立自己的領導權,與不甘冒風險的舊精英和地方政府作對。

  相對來說,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經營江西,因為有了先前在安徽的經驗,施政非常老練。石達開在安徽提出「照舊交糧納稅」的政策,不但能儘快恢復社會秩序,又能確保自身稅收。而其鄉官自軍帥以下都是由本地人擔任,使得在清朝統治下非精英層的地方領導者(「董事」、「總理」),獲得參與地方政治的機會,也成為近代中國地方自治的開端。菊池教授認為,太平天國的鄉官制度是在中國歷史上,首度將中央政府的指示直接傳達到村落之統治體制。

  總結而論,地方社會勢力在湘軍、太平軍和清廷地方政府之間,處於「三國鼎立」的狀態,各方勢力為了擴大自己的政治發言權而相互爭鬥。胡林翼在湖北辦團練,具體辦事的就是本地的科舉精英,取得前述各種權力。曾國藩經營江西,卻遭到地方政府和舊精英的抵抗。他們不希望有太大的變動,甚至主張「寇不為害,團反招災」,反對辦團練跟太平軍對抗。支持湘軍的則是像彭壽頤那樣敢作敢為、不安分的新興精英,一邊與太平天國作戰,一邊又與原有的社會和政治勢力抗爭。他們的活動透過湘軍和淮軍,變成一股推動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力量。這群人出身科舉,用強壓的手段來排除反對者,結果開拓出來的是一個血腥的「合理性」之近代,一直影響到後來蔣介石、毛澤東的革命。菊池教授由此談到中國的地方自治,討論太平天國的鄉官制度與作為地方勢力之湘軍的發展,因為各自中央政府的影響(天京事變、慈禧政變)而有不同的連帶後果和結局。

  演講結束後,主持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巫仁恕教授以明末的情況為對比提問。澳洲昆士蘭大學黎志剛教授亦從薙髮、經世之學、籌餉等方面提問。最後,菊池教授介紹他帶來的兩本日文新著《清代中国南部の社会変容と太平天国》(2008)、《金田から南京へ 太平天国初期史研究》(2013),致贈郭廷以圖書館;也提及其《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 中華民國》一書,即將在臺灣出版未經刪節的完整版,請大家拭目以待。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