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傳記:歷史性與日常性」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call for papers)

 
 
主講人: 徵稿中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時間: https://www.mh.sinica.edu.tw/PGNews_Detail.aspx?tmid=21&mid=58&tableName=Event&eventID=1788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徵稿啟事

會議日期:2022年11月24-25日(星期四、五)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使用語言:中文或英文
摘要繳交日期:2022年2月16日(三)~2022年3月15日(二)
評選結果公告日:2022年4月15日(五)
論文全文繳交截止日:2022年10月31日(一)

會議說明:

傳記被認為是生動、較具人性的歷史書寫方式,不過正是這種濃厚的個人性,使傳記作品迥異於以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為中心的學院派歷史研究,甚至被貶抑於史學研究的邊緣位置。晚近歷史學及社會科學界出現「傳記轉向」,認為傳記承載了多層次的歷史經驗和變遷,能夠展示特定地點和環境的重要性,涉及個人生活的傳記作品正可成為理解社會和歷史變遷過程的一種視角。亦即,傳記一方面是可以用來解決更大的歷史問題的一種方式,利用個人作為「濾鏡」來審視歷史事件和進程;另一方面,傳記可以利用傳主的生活環境和社會情境,來討論「社會」如何在人們的生活過程中產生影響力。

有鑑於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擬在2022年11月24-25日(星期四、五)召開「形塑傳記:日常性與歷史性」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公開徵求稿件,討論傳記作為一種歷史書寫的再現與實踐/記憶與技藝。首先,我們歡迎針對各種傳記性質史料(如日記、自傳、傳記、回憶錄、口述歷史等)的介紹與反思,特別思考傳記材料的來源一開始是為何/如何被製作出來的?其次,傳記的主軸雖然是個人,但也可以是傳主生活的「地方」(place),「地方」在傳記中扮演何種角色?第三,傳記的性質正好處於社會史和文化史對話的中間地帶,究竟個人的能動性能否跳脫社會結構而展現?許多關於傳記的論辯都圍繞著代表性或獨特性的問題:一個小規模研究的主題能否代表了一個更大的整體,或者兩者有何差異?傳記的性質正好展演了個人與社會是如何交織在一起,兩者如何相互作用?第四,傳記的敘事模式。採用敘事方式的傳記,通常伴隨著個人經驗的自我反思,並且得以進一步探索種族、階級、性別、年齡等範疇在敘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五,傳記的歷史性與日常性正是討論歷史記憶的絕佳切入點,堪稱歷史女神Clio與其母記憶女神Mnemosyne聯手演出的劇碼。

本會歡迎以上五個子題的投稿。本會接受有主題的論文組(panel)或個別論文的投稿,論文撰寫與大會使用的語言為中文或英文。每組 (panel) 參與學者以不超過5位(包括主持人、論文發表人、評論人)、發表論文在3至4篇為原則。繳送內容包括:與會學者之姓名、職銜與聯絡方式;論文組主題及摘要(500字內);每篇論文題目及摘要(250字內)。個別論文報名者請提供姓名、職銜、論文題目及摘要(250字內)。報名截止日為2022年3月15日。本會將針對論文與主題進行評審,並於2022年4月15日公佈評審結果。錄取者請於10月31日繳交論文全文。

論文摘要表格與繳交方式,請見:
https://www.mh.sinica.edu.tw/PGNews_Detail.aspx?tmid=21&mid=58&tableName=Event&eventID=1788


聯絡人:
林秀娟:schuan@gate.sinica.edu.tw;Tel: 886-2-278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