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時間: 2015 年 11 月 19 日(四)上午 9:30 至 2015 年 11 月 20 日(五)下午 5:20
相關連結: http://ccs.ncl.edu.tw/new/content_list.aspx?&main_type=01&epaper_num=118&send_time=2015/10/01#detail_6490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11月19日 
9:30-10:30 
【專題演講】 
數位人文學與新漢學(王汎森,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10:50-12:20 
Humanities Tools for Library Resources: Connecting Resources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Studies(為使用圖書館資源設計之人文學科研究工具:連結研究資源與漢學研究之未來)(Hilde De Weerdt(魏希德),萊頓大學中國史研究所教授) 
由資料庫到數位研究平台──談佛典文獻數位研究工具之發展與演變(洪振洲,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 

13:40-15:10 
Teaching Southern Hokkien as Part of the Curriculum in a Chinese Department(海外中文教學中的閩南話課程)(Bernhard Fuehrer(傅熊),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及內亞語言文化系教授) 
Thorough Dilettantism Rethinking the Works of Georg von der Gabelentz(Joerg Huesemann(徐約和),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漢學系助理教授) 

15:30-17:10 
沈船記:美船羅妹與晚清臺灣(Shipwrecked: The American Rover and late Qing Taiwan)(葉文心,柏克萊加州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 
北宋晚期金石收藏的網絡與脈絡(許雅惠,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1月20日 
9:00-10:30 
Who Will Read What You Writ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cholarly Network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Digital Age,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Place in Song History(誰會讀到你的文章?數位時代學術社群的創建與維持──以宋代疆域研究為例)(Patricia Buckley Ebrey(伊沛霞),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教授) 
韓國數位人文教育現狀與課題(金把路,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博士生) 

10:50-12:20 
近代漢語中「環境(environment)」與「自然(nature)」名詞的誕生:一個數位人文學的觀察(The Birth of “Huanjing (environment)” and “Ziran (nature)” in Modern Chinese: a Case Study of Digital Humanity)(劉士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Duncan Paterson(杜克),海德堡大學博士候選人) 
疾病感覺地圖:地理資訊系統(GIS)視野下的文本世界(劉苑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羅珮瑄,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助理) 

13:40-15:40 
Traditional Poetry in Western Sinology– Remarks on Methodologies and Teaching Practice(中國傳統詩歌在西方漢學的地位──關於研究方法以及教學實際)(Olga Lomová(羅然),捷克查理士大學東亞系教授) 
《全唐詩》的分析、探勘與應用:以計算語言學的觀點(劉昭麟等,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與資訊科學系特聘教授) 
On Literary Topics and Topic Modeling(關於文學主題和主題模式)(Jack W. Chen(陳威),洛杉磯加州大學亞洲語言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16:00-17:20 
【綜合座談】 
漢學研究之國際合作與交流 
主持人:朱雲漢(中央研究院院士/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