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產業與東臺灣的地方社會:瑞穗的個案討論

 
 
主講人: 黃雯娟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教授)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台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時間: 2025 年 08 月 01 日(五)下午 2:00 至 下午 4:00
相關連結: https://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look.php?l=c&no=4&id=1377
地點: 中研院台史所802會議室
【摘要】
本講次著重國家政策對東部土地開發與產業的影響,探討國家與瑞穗地區的產業發展與地方社會的關聯。
臺灣東部之所以能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地理區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孤立」。而瑞穗地區(舊稱水尾)位於東臺灣縱谷的中間地帶,可以說是孤立中的孤立。清末牡丹社事件後,國家權力雖企圖將東臺灣納入臺灣主流社會,然而「大庄事件」(1887),卻造成原設為臺東直隸州州治中心的水尾地區,聚落嚴重受創,區域的發展幾乎歸零。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將東部定位為移住型殖民地,開啟了日資企業的殖產經營 。在此一背景下,瑞穗相繼出現許多日資會社,在此投資各項熱帶栽培業,也帶動移民進駐。
戰後這些日資會社事業地,因屬於不同的接收單位,而有不同的經營策略。也隨著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的變遷,牽動本區各個事業地產業經營的不斷轉移,構築著不同的產業地景變遷,甚至影響地方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