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天之子」:一位內亞遊牧人作家的新史觀
|
講座摘要:
本講座將深入探討內亞遊牧作家車凌敦多布對歷史記憶抹除現象的深 刻反思,以及他所創立的新史觀。 作為一位關注邊緣化群體歷史命運的學者, 車凌敦多布勇敢挑戰主流敘事,致力於將那些被標籤為「無史無名」 的 「眾小民族」( “small peoples” without histories and names)重新引入歷史叙述的中心。 他的作品旨在揭示和重構被忽視的真實歷史與身份認同, 促使人們重新審視主流歷史書寫中的偏見與權力失衡。
車凌敦多布的研究重點是目前僅存約14,000人口的遊牧群體「 堯熬爾人(裕固族)」,以及他們在歐亞大陸歷史發展中的角色, 特別是在20世紀中下葉政治動盪期間的歷史記憶重建過程。 他剖析歷史失憶、失語與異化的機制, 揭示記憶抹殺如何從社會與政治層面剝奪了以這個群體為代表的「 眾小民族」的歷史主體性,並挑戰主流史學範式。 車凌敦多布的新史觀不僅是對學術傳統的修正, 更是對邊緣化聲音被消解現象的強有力反駁。
在方法論上,車凌敦多布的研究與楊顯惠的《夾邊溝記事》 形成鮮明對比。他堅持依託原始資料,而非「文學化」的再現手法, 旨在揭示歷史的複雜性。雖然他的道德訴求與張承志所倡導的「人民 /底層立場」相似,但他提倡一種「外星人立場」——暫時抽離於自 身的族群、宗教和社會文化背景,從而獲取更獨立、 深刻和客觀的分析視角。此外, 他對學界脫離普通民眾日常生活實踐與苦難經歷的精英主義進行尖銳 批判,呼籲對歷史敘述進行重新檢視。由此, 他主張建立包容性歷史書寫,重視口述歷史和邊緣化聲音的紀錄, 以修復支離破碎的歷史記憶,並構建對話型史學, 展現對糾正歷史不公與重塑公正歷史敘述的堅定承諾。
然而,車凌敦多布的學術追求超越了特定族群或地域的歷史復原。 他的思考指向人類共同命運的集體反思:遊牧民族歷史記憶的抹殺, 威脅著深諳與自然和非人類世界和諧共存之道的群體及其傳統知識的 延續,並對人類未來的生態與文化多樣性構成潛在威脅。因此, 本講座不僅探討歷史書寫的公平性與歷史敘事的檢視, 更關乎人類未來的命運——唯有在多元化的歷史基礎上, 才能構建出更具包容性與韌性的共同未來。
講者簡介:
丹增金巴(Tenzin Jinba),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專注於邊界/邊緣研究、口述歷史及社會理論。他的主要著作包括《 In the Land of the Eastern Queendom: The Politics of Gender and Ethnicity on the Sino-Tibetan Border》(UW Press, 2013)和《The Beggar Lama: The Life of the Gyalrong Kuzhap》(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3)。此外,他還參編和撰寫了多部涉及人類學、 社會學和歷史學(包括歷史文獻和口述歷史)的書籍和論文。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本講座將深入探討內亞遊牧作家車凌敦多布對歷史記憶抹除現象的深
車凌敦多布的研究重點是目前僅存約14,000人口的遊牧群體「
在方法論上,車凌敦多布的研究與楊顯惠的《夾邊溝記事》
然而,車凌敦多布的學術追求超越了特定族群或地域的歷史復原。
講者簡介:
丹增金巴(Tenzin Jinba),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