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劫持的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臺灣與韓戰

 
 
主講人: 常 成(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
主持人: 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時間: 2021 年 05 月 10 日(一)下午 1:20 至 下午 3:20
相關連結: http://www.history.ntu.edu.tw/_news/lecture_20210428.html
地點: 臺大普通教學館406教室
  The Hijacked War: The Story of Chinese POWs in the Korean War 於2020年初由史丹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常成提出韓戰兩段論:上半段是「為領土而戰」,後半段則是「為戰俘而戰」。韓戰因為戰俘問題而多打了一年多,造成重大而無謂的犧牲,而後半段的領土變更微乎其微,其主要結局是佔中國戰俘總人數三分之二的一萬四千餘人前往臺灣,時稱「反共義士」。學術界與民間、甚至中共都普遍認為該結局是美國主謀或美蔣合謀的結果。然而,本書證明該結局完全出乎美國政府的預料,其輕率的兩大政策——對戰俘實施反共宣傳轉化(或洗腦)與「志願遣返」——造成戰爭後半段被中國籍反共戰俘與臺灣劫持。因此,美國政府在戰後對「為戰俘而戰」的事實諱莫如深,韓戰因而在美國成為「被遺忘的戰爭」。在中國大陸,抗美援朝戰爭仍然被頌揚,但韓戰後半段「為戰俘而戰」的實質卻被掩蓋。在臺灣,國民黨政府曾高調紀念,但相關記憶卻受到嚴格地控制與審查。
  這次報告還將講述三名重要戰俘的迥異經歷。一名從陸軍官校退學後加入遠征軍、後成為中國第一代傘兵並參與廣州受降的國軍少尉,他在徐蚌會戰被俘後脫逃,作為志願軍司機入朝遂叛逃,後成為反共戰俘領袖,最終來臺;一名參加中共地下黨、退學搞革命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生,他在韓戰被俘後成為親共戰俘的主要翻譯;一位畢業于中央警官大學的貴州籍警察,在韓戰戰場開小差,後成為反共領袖,但最終冒險犯難前往中立國。 這三個年輕人的生命軌跡在戰火中縱橫交錯,最後匯集在朝鮮半島的戰場上、戰俘營中。他們將如何在紛亂的歷史激流中抉擇、抗爭、或隨波逐流?